奔向大众拥抱流量 上海艺术产业新消费力崛起

2021-05-06 06:59:01 作者: 奔向大众拥抱

①昊美术馆上海馆。②康定斯基中国首个大展。③2020ART021艺博会上的DIOR联名展区。④“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特展。 制图:李洁

“走出阴霾,活力四射,迎来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甚至这样的高光时刻有望延续为常态。”针对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艺术市场,业内在今年年初作出的这个判断已渐渐照进现实。有人问上海艺术市场为何能画出这惊人的“大阳线”?答案是:新布局形成、新藏家进场、新消费力呼之欲出。有学者概括说:奔向大众、拥抱流量,或可谓其间隐含的密码。

就在“五一”小长假期间,莫奈、安藤忠雄、康定斯基等海外艺术大师领衔的申城众多艺术特展人气爆棚,汇成一股强劲的艺术消费力量;“艺术上海”国内首发樱桃小丸子全球限量浮世绘版画,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问津。疫情发生以来,申城艺术行业以创新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模式探路产业发展,为国内艺术市场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大踏步地向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迈进。事实上,这样的破局近来都有迹可循——艺博会生态的多样化、私人美术馆的繁荣、全球艺术品办展的高频次,构成了上海艺术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三个方面,而它们不约而同指向了更辽阔的前景——艺术消费力的培育。

顶破“天花板”,艺术市场广阔新增量可期

面对疫情后国内纯艺术品购买需求有所下降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不再观望等待,而是选择主动破局。艺术上海国际博览会总策展人顾之骅告诉记者,“捕捉行业新业态、创造新增量”已成为共识。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周大为说,当高端的纯艺术品市场“天花板”显现,我们的视野应该放宽到一个更大的市场——艺术品原作交易之外的整个艺术产业,包括艺术创意产业、艺术衍生品产业、艺术品服务产业、特展产业等。

周大为告诉记者,在全球排名第一的艺术市场纽约,拍卖业、画廊业撑起的纯艺术品交易市场,通常全年交易额为200亿至300亿美元,而艺术产业全年的GDP高达1100亿美元。而视野放宽的 “甜头”,ART021已经尝到了。热闹、时尚、成交火爆……属于这个艺博会的这些关键词,2020年再一次得到强化。这一年,它以超过10亿元总成交金额收官,相比前一年翻了一番,在当年全球的线下艺博会中数一数二。在艺博会上,买家与观众筑起的人流如往昔般熙熙攘攘,甚至不乏孙俪、王景春、郑恺、谭卓等明星的身影。

比人气火爆更喜人的是交易数据中的两个“过半”——超过半数买家是第一次在此购买艺术品的新买家,超过半数交易是由20万元以下的中低价位艺术品创造的。“这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希望看到的,中国本土趋于日常化的艺术消费市场,已经呼之欲出。”周大为说。

以高品质艺术引导流量,艺术产业也能出爆款

申城艺术品市场日益火爆的背后,“流量”的贡献功不可没,而艺术向流量敞开怀抱,并以高品质艺术引导流量,产生了正向的叠加效应。

与时尚结合、可供大众消费的潮流艺术,登上通常仅云集纯艺术品的艺博会,或可被视为一个信号。2020年艺术上海博览会上,潮流艺术作品“组团”构成一个独立的板块,成了展会现场最有人气的“打卡点”。展区中百余件潮流艺术绘画云集,包括漫画家宋洋以其比迪女孩IP形象联名海绵宝宝创作的系列画作、涂鸦艺术家CASHa针对自创公仔形象再度创作的画作。更有一大波潮流玩具吸睛,将艺术、设计、潮流绘画、雕塑等多种元素融合在方寸之间,打破“玩具”本身的定义。

应该说,艺术联名开发并非新鲜事。自创办之初,ART021就积极“联姻”知名品牌,迪奥、保时捷、轩尼诗、宇舶表等都在长长的合作名单上。仅以其每年牵手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合作联名推出的限量艺术手袋为例:艺术家宋冬用形形色色的“窗”构造了艺术手袋的外立面。四天内,包括这款“窗”包在内的迪奥艺术手袋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而最受年轻人追捧的要算歌手潘玮柏与艺术家徐震跨界联动的限量收藏套装,来自声音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创意,凝固成融入新生代自我表达文字的金属链条。正如周大为所言:“1000个购买者中若能出10个未来的艺术品藏家,就很了不起。艺术需要流量,最终需要的是流量的转化率,看它能不能生成购买力。”

扩大“艺术人口”,培育潜在艺术消费力

艺术产业的蓬勃,固然有赖于艺术消费力,其实背后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那便是艺术传播。创新多元化手段让大众了解艺术、走近艺术,正成为申城多家艺术企业的共识。逐步扩大“艺术人口”,即是培育潜在的艺术消费力。

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昊美术馆上海馆,不仅仅是一座美术馆,也与艺术酒店、艺术设计商店、艺术驻留等多种与艺术生活方式相关的项目紧密连接,共同形成 “艺术社区”。创始人郑好坦言,美术馆每晚10点闭馆形成常态,是考虑到园区上班族的实际观展需要;打通艺术酒店、艺术设计商店等,是为了让艺术与商业互相导流。互动与培育 “润物细无声”地创造了两个经典案例:一个是阿根廷“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中国首个大型个展“虚·构”,观展人次达40万,衍生品销售200多万元;另一个是美国知名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亚洲首次美术馆个展 “现在在现”,观展人次达20万,衍生品销售500多万元,被评论家称为“最学术的网红展”。

疫情后危中寻机的传统拍卖业也实现了“破圈”,各大拍卖行纷纷加速将“赛道”转换到线上。从线下现场只能涌进数百人,到“云端”参与围观交易者可达数十万,艺术品多了新买家,艺术家也赢得了新“粉丝”。仅上海嘉禾拍卖疫情发生至今就举办了47期网拍,售出超过三千件艺术品,甚至将红极一时的直播带货形式引入线上拍卖。在其举办的“海派薪火”网拍系列专场中,吴昌硕曾孙吴超、刘海粟女儿刘蟾、美术史学者汤哲明等一一变身主播,用专业知识为艺术品“带货”,也为艺术“圈粉”。多件拍品竞价持续延时超过半小时,吴昌硕、陈师曾合作的一件成扇,累计出价高达134次,落槌价197万元。收藏文化研究者陈君达说,没想到一直被认为“高冷”的书画拍卖,在网上能有这么热烈的互动,而那些自称 “小白”的90后甚至95后观众,说不定就是下一代藏家、鉴赏者,未来可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