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来了!人民广场地下商业街悄然发生剧变

2021-05-10 07:59:06 作者: 年轻人回来了

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地下商城已营业了16年的内衣店老板娘,是地下商场由盛转衰的亲历者。“冲击是一波一波来的。”老板娘说。

在地下商城鼎盛时期,老板娘拥有4家店铺,淘宝的兴起,让老板娘损失了一大批生意。直播和微商的到来,则给了她几乎最致命的一击。

至2015年前后,内衣店老板娘发现,除了相熟的老客户,随机进入门店的客流已屈指可数。厂家发现线下店铺卖不动货后,转身投入电商怀抱。消费者通过电商买到的商品,有时比零售小店的进货价还低。老板娘的生意,就此陷入恶性循环,地下商城的零售小店,也变得关一家少一家。

近些年来,并非没有相同业态的新店试图填补空缺,但这些新入行者,几乎都在残酷的现实前铩羽而归。

在相同业态下,新店甚至活不过老店,因为他们既无和电商竞争的优势,更没有老店可依仗的熟客资源。

与内衣店老板娘这一批被动接受互联网冲击的“70后”店主不同,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95后”店主们,对如何经营线上生意,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他们把一大批原本不属于这里的人带来了。”内衣店老板娘说。

敢于闯入实体经济的“三坑”店主们,大多是非常成功的线上经营者。几乎每一家在地下商城中开设实体店的“三坑”店铺背后,都有一家极其成熟的淘宝店铺。

他们中的大部分,拥有自己的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账号,这些账号在汉服等爱好者圈子中赫赫有名,旗下爆款商品一件难求。

这些店铺不依赖于七浦路上的批发货源,要么是和多个“三坑”原创品牌合作的集合店,要么自己就是品牌方,店内销售的每一件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

对于这些实体店而言,早已成熟的线上店铺,是引流的利器,而非分流的对手。

“我加了这里许多店的粉丝群。”一名戴着假发和兔耳,穿着浅蓝色系Lolita裙子的女孩说。作为重度爱好者,每周至少有5天时间,她会跟着“三坑”店铺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或粉丝群中的上新信息,来到地下城围观实物。

同为重度爱好者的Lolita女孩“缱绻”,通过小红书APP知道香港名店街、绮丽次元创意文化街区、迪美广场后,就将这里视为和“同好们”线下见面、日常社交消遣的重要场地。

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在这里和“同好们”见面,一起逛街购物。

你好,“地球人”

如今,在香港名店街、绮丽次元创意文化街区和迪美,至少三分之一的店面,已被“三坑”服饰店等“二次元”经济占领,新老业态的交替,让这座地下城,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局面。身着汉服、Lo lita服装、JK制服的“二次元人”,和寻常逛街的普通人交织在一起,双方各自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在普通逛街者看来,穿着汉服、Lolita服装、JK制服的年轻人似乎来自于另一个次元,而在“三坑”圈内的年轻人看来,这个圈子以外的人,都是“地球人”。

面对“地球人”的注视,“三坑”人类毫不怯场。

“你能感受到他们非常自信,敢穿,敢表达。他们就是要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逛街,就是要请你们来欣赏我。”张北云说。

在打造绮丽次元创意文化街区后,张北云和这个极其年轻的圈子,展开了深度合作,他为这些不熟悉线下实体店铺运营的“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店主领路,帮助他们完成了由线上到线下实体经营的过渡和转变。

“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圈子,大多数的老板都是‘95后’,他们大多是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创业。”张北云说。这些年轻人身上有许多鲜明的特质,比如敢想敢做、“为爱发电”以及高度的自我认同。

没做任何宣传,草莓制服一上市就卖出了3000多件。那一年,以2000块钱起步创业的渔老板,线上店铺年营业额达到了50万元。

“我属于那种今天晚上想到什么,明天就会立刻去做的人。”“渔老板”说,她做决策的速度极其惊人。

开设淘宝店时,从画出第一条裙子到开店销售,她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开设线下实体店时,装修同样只用了3天,她态度坚决地告诉运营方绮丽次元街区,她决不会把钱浪费在装修上。

当然,这种创业模式并非一帆风顺,“渔老板”有时也会遇到麻烦。她的淘宝店曾因人手不足一度被投诉至闭店,她的合作厂商欺负她年幼以次充好,她的产品也常常遭遇山寨……

幸运的是,每一次危机都在她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管有时焦虑得睡不着觉,但她总是一次次化险为夷。

“很多人都说我比较幸运,很多同时和我开店的人,都没能成功,只有我开起来了。”谈及如何闯过创业路上一个个关口,“渔老板”认为除了运气不错,更重要的是,她从未畏惧失败。

“我可能比较自信一点,从来就没有想过会失败。我觉得我想做这个东西,我就要做,如果做不好那就再说。”

怎样的人?

风和棠店主“棠染”:“一条街都是自己人。”

和所有行业相同,并不是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一帆风顺,小橙、小田、“渔老板”等年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店铺,只是地下商城中的少数。

以风和棠店主“棠染”为代表的小店店主,才是这个圈子中的大多数。

他们的店铺通常规模并不大,有些人甚至只有一个小小的摊位,但他们仍乐此不疲地从事着这个行业,他们说,自己更多的是在“为爱发电”。

“棠染”今年27岁,是一名资深汉服爱好者,进入这个圈子已经12年。

2012年,“棠染”跟着贴吧中的教程,学会了做头饰,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淘宝店。“棠染”的淘宝店一直只接私人定制,规模并不大。但她一做就是9年。时间久了,“棠染”的身边,凝聚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去年,圈子里有朋友计划在人民广场地下商城开设汉服实体店,几个好朋友一商量,决定大家不如每人开一家,组成一条汉服小街。于是,四五家汉服小店扎推入驻了迪美。

从此,地下商城出现了一副有趣的画面:一条街的老板都是朋友。

“初夏笙歌”的店员突然辞职,无人顶上,“棠染”就临时顶替,成了“初夏笙歌”的店员。

这成了这条街上又一个新梗:“他们都说,我在做店员,养活我自己的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