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东大街餐饮几个月一洗牌?资本面前,小饭店的倔强

2021-05-18 11:22:02 作者: 鼓楼东大街餐

“我在意点评,但不会花钱买好评”

KATCHUP在交道口南大街上,也是鼓楼这一片难得的坚持时间比较长的夫妻店。2014年开业至今,没有挪过窝。老板宋楠是北京人,原是星级酒店名厨,后创业开店,热衷于亲手烹制西餐,尤其是汉堡,独树一帜。

KATCHUP是一个家庭式的小饭店

“你先坐着,我手停不下来,没法坐下跟你聊。”距离中午开餐时间还早,但是宋楠已经开始忙起来。头发有些花白的他,身材清瘦,一件灰色T恤,老旧却干净,有北京人身上特有的耿直劲儿。或许也正因为此,在网络上,对KATCHUP的评价中,有一些关于服务态度的吐槽,有些甚至直指老板本人。

“我会看,我不避讳谈。”宋楠一边炸着粗粗的薯条,一边很坦然地说,“我这儿伙计暂时回不来,所以我们俩人,忙前忙后,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KATCHUP是明档设计,灶台、操作台、吧台和用餐区域,没有明显屏蔽。宋楠这个老板兼大厨,就在顾客眼皮底下煎牛肉饼。“其实在西方,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小饭馆,甚至几代人这么传下去。”有些顾客点评老板,态度有点“硬”。有的说,就餐时油烟有些大。这些点评,宋楠都看,“我还挺在意的,但我不会花钱去买那种好评。我知道有那种刷榜的,也找过我,我不干那事。”

宋楠既是大厨也老板,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他说,态度“硬”,一是因为忙,一是因为个性。油烟有些大,实属无奈,小店面积有限,他说在努力想办法改进。他最在意的是对食物本身的点评,“大家平时吃的汉堡薯条都是快餐的那种,接触我这种的少,所以,有真懂行的,会提中肯的意见,这些我真采纳。”

开店七年,周围的店铺频繁更迭,也有人上门找过宋楠,提出帮忙运营,他拒绝了。他也用过中央厨房配送的原材料——处理好的鲜切菜。但用了一段时间,他始终感觉不如自己亲手挑选的东西。“我这儿现在除了面包,其余都是自己做的,菜都是早晨6点钟起床,到各处挑来的。”

临近11点,店里渐渐开始上人,顾客们研究着菜单。宋楠坚持不用扫码点单,他也不做外卖。他热衷于精心烹制牛肉饼,端出来的汉堡,滋滋溢出热气。“我喜欢这种感觉,想保持这种个性。人嘛,活着,总得为点什么。不为了钱,那就得为了点儿个性,对吧?”

正说

资本市场下 小店有空间

“资本和小店不是对立、割裂的关系,我觉得说降维打击有些夸张了。”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不认为资本在打击小店。

赖阳认为,以前那种传说中的“苍蝇馆子”,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尤其在北京,小店也需要达到一定环境、卫生、装修标准。”他介绍,我们现在印象中的大店,比如南门涮肉、永定门烤串等,都是因为小店做得好,慢慢积累起来,发展成了大店、大资本。

“中央厨房、标准化,这些都可以保证小店的口味稳定。”赖阳说,优质的小店,吸引资本的注意,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