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无能坑死千军:厓山大战宋军为何会一败涂地,张世杰负全责

2020-08-28 18:29:06 作者: 一将无能坑死

焦山大战失败后,一路败退到福州的南宋行朝建立。德裕二年五月初一,南宋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奉赵昰即帝位,改元景炎。这个小朝廷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为枢密副使,共同抵抗即将到来的元朝大军。而此时的南宋小朝廷,立足福建,占据江西,收复广州,民间蕴藏的抗元武装力量也并不薄弱,但为什么会在之后的厓山大战中,以20万对2万大军还会大败亏输呢?依白羽看来,被誉为宋末三杰的主帅张世杰,恐怕要负上最大的责任。

一、 朝堂政治离心离德,元军各个击破

南宋行朝刚刚立足时,考虑到文天祥的巨大影响力就任命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问题是,牢牢占据左丞相位置的陈宜中并不接纳文天祥的抗元大计,还是坚持以避其锋芒,妥协为主。所以,文天祥辞右丞相不拜,去南剑州另开同督府经略江西。所以,宋军的指挥权实际上操纵在张世杰手中。

据《元史》记载,南宋行朝刚刚建立时,闽广两省大部分控制在宋朝手中;在广东,江西制置使赵潽还收复了广州。在福建,文天祥移同督府至汀州,正在积极聚兵,准备进军江西与李梓发守军汇合;知兴化军陈文龙尚在为宋朝守城。宋制置使张鈺坚守重庆,甚至还收复了泸州、济州,并遣将四出,所向俱捷。

为了与元军争夺东南地区的控制权,行朝“传墩岭海,欲复其地”,福建诸“郡县豪杰,争起兵应之”。

景炎元年夏,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的行朝就命吴浚、赵晋、傅卓、李钰、翟国秀等人分道出兵,企图收复江西和浙南的一些失地,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如此采取分兵战略,导致了宋军不能集中优势兵力与元军对抗,容易被元军各个击破。正是由于主帅太想建功立业,没能集中宋军优势兵力去收复失地,而采取了错误的分兵战略,致使宋军处处挨打,节节败退,抗元斗争每况愈下。

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四日,元军阿刺罕部攻破建宁府、邵武军后,丞相陈宜中与主帅张世杰立马就慌了,竟于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带着皇帝、太后直接逃往海上。这就导致了统一作战指挥系统全部失灵,缺乏统一战略部署能力的宋军就面临着被各个击破的风险。也大大削弱了各地宋军的士气,尤其影响了闽、广的宋朝地方官的抗元信心。

当时,福州行朝都督府手中还掌握着正规军17万、民兵30万、淮兵1万人,如果能及早进行统一的军事部署,联络各地抗元宋军,完全有可能与元军决一死战。行朝逃往海上,等于放弃了南宋在陆地上的全部国土,这就形成造成各地的抗元武装力量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局面。

朝廷带头逃跑的恶劣影响是极坏的,在福州的地方官员面对元朝大军直接望风而降。《元史》记载:十一月二十三日,知福安府王刚中以城降元,福建提刑王积翁也一起投降;广东英德守臣凌弥坚、徐梦得降元。二、 主帅张世杰排除异己

大战前夕,吓破了胆子的左丞相陈宜中逃往占城,从此杳无音信。因为陆秀夫是个忠义爱国之士,熟悉军务,曾有拥立景炎帝和祥兴帝之功,被行朝任命为左丞相。陆秀夫虽任左丞相,但实际上行朝由统帅张世杰秉政,张世杰在政务军务方面坚决不允许陆秀夫插手。所以,陆秀夫也只做些调派杂役、处理一般公文等杂事,不能决定军国大事。靠着每天为小皇帝讲授《大学章句》打发日子。

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的地位和威望都在张世杰之上,张世杰却对他采取嫉妒排斥态度。文天祥在景炎二年(1277)八月进军广东,曾先后占领了梅州、惠州,驻军丽江浦。祥兴元年(1278)五月间,文天祥得知景炎帝驾崩和祥兴帝继位的消息,便于六月间将同督府军移至海滨船澳,上书要求觐见皇帝,却被张世杰所阻。

其实,张世杰是因自己以枢密副使的身份在朝秉政,拥兵自重,他害怕德高望重的文天祥来到行朝,自己将受其节制,大权旁落,所以坚决不同意让文天祥来一同抗敌。

更要命的是,疫病在文天祥的军中开始流行,已有数百将士死亡,文天祥的母亲与长子相继死于瘟疫,文天祥本人也几次得病。因此,文天祥更急切地要求去厓山向皇帝陈述复国大计,并打算移军入朝,会合张世杰的兵力,共同抗元。可是,张世杰却以迎候陈宜中还朝为借口拒绝文天祥前来。此时的陈宜中哪还有个鬼影子?

文天祥去不了厓山,只得仍困守在船澳。行朝为了安抚文天祥,在封张世杰为越国公的同时,加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赏金三百两搞军。文天祥一心想的是抗元救国,并非为了加官晋爵。此后,文天祥多次请求移军入朝,行朝却一味拒绝。这使文天祥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满,他写信给陆秀夫抗议说:“天子幼冲,宰相荒,制救诏令,出诸公之口,岂得不惜军士,以游词相拒?”

此时,陆秀夫这个左丞相基本个空架子,根本左右不了张世杰。他在收到文天祥的信后,除了长叹之外,无法给予答复。文天祥在广东滨海孤军无援,终于在十二月二十日被元军于海丰五岭坡所俘。南宋在闽粤的抗元武装至此被消灭殆尽。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