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赵括被白起围困后,蔺相如、廉颇和李牧在干嘛

2020-08-28 18:27:06 作者: 长平之战时,

秦国原本是一个边陲小国,不受中原诸国重视,但经过商鞅变法后,它迅速崛起了,并成了让六国忌惮的西部强国。

赵国虽然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实力强大了很多,但依然不如秦国,由于赵国和秦国接壤,时常遭受着秦国的威胁,但好在赵国有廉颇、蔺相如、李牧等人才,秦国才没有将它灭掉。

长平之战是决定赵国的一场生死之战,在此战中,赵国45万士兵被白起杀掉,让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失去了抗衡秦国的能力,最后在苟延残喘几十年后,被秦国所灭。长平之战时,赵括被白起围困了2个月时间,这个时候蔺相如、廉颇和李牧都在干嘛?为何没有想办法救援赵括?

长平之战是由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魏国的上党郡而引发的一场恶战。秦国为了得到魏国的上党郡,派白起攻打魏国,魏国实力不如秦国,所以他们想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从而换取和平,但上党郡百姓不愿意加入秦国,所以提出将他们划归给赵国,然后换取赵国的出兵相助。

此时的上党郡犹如一块烫手山芋,碰不得,但赵王贪图上党郡的十多座城池,答应了魏国。这惹怒了秦国,他们反过来派兵攻打赵国。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两军交战时,赵军也是频频被秦军击败,赵国名将廉颇被迫采取了防御策略,这也让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陷入了持久战。

由于两国长时间的对持,秦军和赵军都出现了缺粮情况,但是秦国拥有关中地区和巴蜀平原两个产粮大区,所以他们的粮草情况要比赵军略好一些,而赵军因为粮草问题陷入了困境,被迫去向齐国等国去借粮,但被齐国拒绝。

恰好这个时候,秦国放出风声,说他们不害怕廉颇,而害怕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奢曾率兵击败过秦军,此时为粮草问题而焦头烂额的赵王,也在寻求改变,他希望赵括能像他父亲一样,带兵击败秦军,解救赵国于危难之中,所以决定,将廉颇替换下来,让赵括任赵军主帅。

但是赵括太年轻了,他虽然熟读兵书、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经验不足,这导致他中了敌军大将白起的计谋,被白起诱敌深入后,断了他的后路,让赵军成了白起的瓮中之鳖,最终被白起屠杀掉了。

不过赵括手中拥有40万军队,屠杀掉他们并不容易,所以白起选择了围而不攻,让赵军粮草、水源耗尽后,不战自溃,然后白起就可以轻松的除掉赵军,所以白起整整围困了赵军2个月时间,随后等到赵军粮草和水耗尽后,失去了战斗意志,投降秦军后,然后被白起给坑杀了。

在这两个月时间中,也不能说赵国完全放弃了救援赵括,而是他们有心无力,没有能力救援赵括。

首先是赵括被白起围困后,秦王亲自到河内郡,给当地百姓加封爵位一级,鼓励他们加入当长平之战,拦截赵军的援军和粮军,所以赵国想救赵括,也没有能力,因为他们的救援之路被秦军堵死了。其次,赵括带领的40万军队,是赵国的大部分兵力,赵国拿不出足够的兵马去救援。最后,还因为秦国放出风,要和赵国和谈,其他诸国也受其迷惑,没有做好救援的准备。

还有,赵国的3位支柱性人物,蔺相如、廉颇和李牧,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都救不了赵括。

廉颇在长平之战后期,因为无法击败秦军,被赵王解职了,让年轻的赵括替代了他。此时的廉颇手中没有兵权,即使他想救赵括,也因为手中没有兵马,有心无力,救不了赵括。长平之战后,廉颇又得到了赵王的重用,还率兵痛揍了乘机进犯的燕军。廉颇的结局较惨,赵悼襄王即位后,要夺廉颇的兵权,遭到了廉颇的反抗,但廉颇也因此得罪了赵王,被迫逃往魏国,最后又到楚国,并在楚地去世。

蔺相如是一个谋士,打仗不行,但是谋略比较出众,他曾在秦国,将和氏璧完整的带回了赵国,还在渑池会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捍卫了赵王的尊严,并通过躲避廉颇的方法,维护了和廉颇的关系。蔺相如是赵国的重臣,但在长平之战时,蔺相如已经年迈且在病重之中,他反对赵王替换蔺相如,但没有被采纳,最终在长平之战惨败后,为赵国付出一切的蔺相如,在痛苦中病逝了。

李牧也是赵国后期的一位名将,他虽然出生时间不详,但李牧的年龄要比廉颇小,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而李牧是公元前246才被调回朝中的。调回朝中之前,李牧在边境抵抗匈奴,所以李牧当时要么还小,没有从军,即使从军了,也在边境对抗匈奴,没法救援赵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