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洛阳纸贵”的背后,探寻中国古代报纸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2020-08-28 17:30:54 作者: 借“洛阳纸贵

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时间是中国新闻史学的一大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有方汉奇先生所提出的“唐朝说”。

而西晋时期,有文人左思,十年创一巨作《三都赋》,时人竞相传抄,实以具备中国古代报纸之形。

作为中国几十年来使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媒介——报纸,哪怕如今进入大数据时代,也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当今市面上的报纸刊物来算大致可以分为:时事类报纸、文艺类报纸、教育类报纸等。

无论什么类型的报纸都是大众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可以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还具有引导社会各种舆论、教化人民大众的作用。

从今看古,一份怎么样的存在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报纸”,一定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要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具有广泛传播性是报纸必不可少的一个特点,只有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才有可能充分发挥报纸所拥有的价值。在古代这种传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对公开性,主要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

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封建专制制度,士农工商阶层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而报纸主要由文字书写而成,所以在古代多流传于当权为官和知识分子阶层。

2、要对现实生活具有一定反应作用

从古至今,报纸归根结底是民众精神世界的产物,是人民大众对现实社会客观或主观的内在反映。无论是时事类、文艺类、教育类抑或是其他种类的报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产于现实,不脱于现实。

3、要可以起到教化民众、引导舆论的作用

传统道德教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蒙书、善书、通俗小说等道德读物是教化的重要载体。一份好的报纸也要起到正面的教化民众的作用,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近现代早期报纸在此方面作用着为突出。如1915年9月3日,梁启超在《京报》上发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在社会上引起轰然震动。五四运动中创办的《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大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在学术界对于中国古代报纸出现的时间,支持率最高的就是由方汉奇先生提出的“唐朝说”,认为中国古代报纸最初产生于唐朝,其中以现存的文物———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为证。

这种进奏院状到宋代已经演变成为邸报,再经研究和考证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邸报才是中国报纸的起源。而今,我们从左思的《三都赋》所引起的“洛阳纸贵”盛况探寻这一起源,提出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西晋的“西晋说”。

1、探寻“纸”之源头

其实追溯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它不停的在向近代报纸靠近。其中清代中叶盛行的《京报》被认为是“中国报刊发展史历程中从古代传统报纸向近代新式报纸过渡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形式”。

而作为不断演变的报纸,中国的传统纸媒,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载体——“纸”。所以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纸媒的源头则可以根据中国古代报纸的特点,从造纸术的发明以后开始探寻。

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自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造之后,到了晋代造纸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各种名匠辈出,纸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纸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书写,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晋代就有了“中国古代报纸”出现的可能。

2、剖析“时代”之景况

西晋是历经三国动乱之后的统一王朝。经济上实行占田制,允许农民开垦土地,农民负担相比于曹魏时期有所减轻,既保证了朝堂的收入,又使得士族阶层的特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晋书·食货志》有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就反映了当时太康年间的经济繁荣景况。

又因刚刚结束动乱,国土相比于之前更加广阔,西晋统一的各国风俗文化交织,增长了时人尤其是士族权贵、知识分子阶层的见闻。礼法束缚的相对疏松,也为时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生活环境。

而经济的繁荣、礼法制度的疏松更为文化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环境。具有特权的士族阶层地位崇高,生活更为优渥,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去从事一些文化事业,且当时独尊儒术的现象已经被打破,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新学说、新领域层出不穷,文化成就巨大。

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之相辅相成的就是世人对文化产物的需求量逐步增高,这也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优势条件。

在这样的可能与优势条件下,晋代“洛阳纸贵”横空出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