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明主任鼓励康复患者增强信心对抗疾病
◎出镜专家:陈玉明,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昌吉分院疼痛/康复医学科主任。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癌性疼痛、卒中后康复、脊柱关节疾病的康复诊疗。
◎咨询电话:0994-8185619 0994-8185068 18997906800
多种方式助力患者康复
近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疼痛/康复医学科治疗室,50岁的陈志(化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站在智能康复设备前做康复训练。这台设备拥有智能AI,可以捕捉他的训练动作并进行评分。
陈志的爱人告诉记者,三个月前丈夫突发脑卒中,就医时单侧肢体瘫痪。在一附院治疗结束后,转到了昌吉分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爱人已经能够自己行走。她说:“爱人一天天好转,我们从心底里感谢昌吉分院陈玉明主任团队。”
一附院昌吉分院疼痛/康复科主任陈玉明告诉记者,脑卒中致残率较高并容易留下后遗症:比如偏瘫、失语、认识障碍等。这类患者回归生活后离不开家人照料,给家庭带来负担。通过智能设备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康复治疗中后期的患者进一步规范肢体动作,强化其平衡能力与协调能力,帮助患者顺利回归生活。
在另一台智能康复设备前,患者刘星(化名)将手臂固定在一个操纵杆上,根据电脑屏幕上的指令,上下左右移动手臂,进行康复训练,目前他已经达到这台设备训练的中级难度。两周前,他得了脑栓塞,住院第三天专业康复人员就在他床边帮他康复训练。他从刚开始坐着轮椅来,现在已经可以自己行走,肢体功能已基本恢复。
陈玉明告诉记者:康复治疗既需要专业康复治疗师评估指导,还需要患者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康复过程治疗师与患者都需耗费大量体力,相对辛苦和枯燥,一些患者生病之后也容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而结合智能康复设备,可以激发患者注意力,不易产生枯燥感和疲惫感,提高康复的效率。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坚持完成康复治疗计划。
他表示,现代康复医学是以机体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学科。其综合应用功能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越来越越多的脑卒中、颅脑肿瘤术后、骨折、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等中枢或肢体功能受损的患者,通过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大大地减少了致死率和致残率,得以回归生活和工作,为家庭与社会减轻了负担。
用心服务让患者回归生活
据了解,新医大一附院昌吉分院疼痛/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6年,刚开始只有三位大夫四位治疗师,18个床位,与其他科室共用护理单元。近年来科室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得以快速发展。引进了上下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系统、经颅磁治疗、冲击波治疗系统、步态分析系统等高精尖的康复诊疗设备。与疆内外多家专业的团队建立了密切协作机制,在医、教、研等不同维度取得成绩,如今科室已拥有38张床位,每月门诊量700多人次,出院患者100多人,因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治疗规范、康复水平较高,已成为当地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室。
目前科室已成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单位、新疆肌骨疼痛康复联盟副主席单位、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应用推广单位、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医院临床重点专科、颈肩腰腿痛及卒中康复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科室负责人陈玉明也在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以及省内疼痛、康复、运动医学等多家医学专业委员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
在陈玉明的病例中,有一个39岁的患者,去年12月因高血压导致脑干出血,四肢瘫痪。在疆内某医院住了9天后转到北京某医院。在北京不到3个月花了50多万元,患者意识恢复,右手脚可以轻度活动,但身上还插着胃管、尿管,气管也切开。由于后续需要长期康复,家属多方考察之后选择回到新疆,住进昌吉分院继续康复。在医院康复几周后,患者目前已经封闭了气管切开,可以自主呼吸,能正常饮食,可以简单语言交流,大小便也可以部分控制,上半躯体恢复力量可以坐住,情况逐步好转中。家属对昌吉分院的医疗服务态度和水平赞不绝口。
陈玉明告诉记者,康复是一对一的服务,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携手共同抗病魔,所以掌握专业的康复技术以及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都十分重要。为了激励医护人员提升技术和服务质量,科室实行患者选择医生、治疗师的机制,无论是技术还是态度得不到患者的认可,那就可以进行调换。
“在重病面前,患者及家属容易陷入绝望,而我们要把希望与阳光带给他们,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生活,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荣耀。”陈玉明说。
(文/图记者吴治杰 通讯员马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