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暴雨和水患来说,我们国家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的总频次和占比是偏少的,相应的研究和投入也是从近些年才开始加大力度。多普勒天气雷达网能够捕捉到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系统,之后根据其演变规律,在将要受到影响的下游区域发生强对流天气之前,能够做出分钟级到小时级这样一个预警。我们国家是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布设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到2010年逐渐完善,近年来,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水平大幅提升。相应地,同步应该跟预报水平大幅提升的还有整个社会的响应效率和力度,其中也包括公众对灾害天气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中国气象局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基于强对流天气预警的高危区域、行业、人群停工停业制度,建立健全高危用户“点对点”临近预警叫应制度。
在5月14日武汉遭遇龙卷风灾害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严重的是一片钢结构工棚。大部分的厂房空间跨度比较大,结构上比较简单,它对于极端大风的防护能力非常弱,气象专家建议遇到强对流天气预警的情况,这里不仅需要停工停业,还需要疏散工人远离这些不安全建筑,进入钢筋混凝土永久建筑的内部躲避。
最近频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突然进入一个气象灾害年呢?
周兵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果真要说从哪一年开始,可能是从1998年前后,随着全球变暖现象加剧,人们不断认识到两个实质,一个是全球变暖,一个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所以说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现象。近些年,降水的强度明显有增长的趋势,气候的格局也在悄悄变化。”
既然如此,那么应对这种变化,预警预防能力急需提升。
周兵说:“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当中,我们预防极端事件的能力还要提高,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将来在某种程度上应急这种现象可能会成为常态化。”
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往往来得突然,让受灾人群措手不及,防不胜防,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虽然,像这样的极端大风天气很难做到预报,但是却可以提前发出预警。要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一方面气象部门要提高监测预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需要公众对极端天气有更强的防灾和避灾意识。尤其是一些高危区域、行业和人群,更需要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提前建设避灾设施,设置避灾预案。另外,气象专家也告诉我们今年北方地区的降水预计较往年偏多,容易造成局地的气象灾害,无论是农业还是城市防涝都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不能够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