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为学渣

2021-05-28 15:48:31 作者: 北大教授吐槽

合起来,就是一个用力过猛的虚假自体,很快会因自我透支而能量耗竭,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而有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另一种策略:拒绝优秀,享受学渣。

“我教女儿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从这句“丁式吐槽”里,有没有感受到学渣女儿与之抗衡的一股强大力量?

我猜测,女儿嗅到了父亲的焦虑,感受到了“共生企图”:你是我的女儿,是我的一部分,你必须优秀,才能证明我的优秀是完整的。

为了保护真实自体,她无意识采取了否认的防御机制,即不认同父母,通过成为“学渣”,把他们的融合性需求、自恋性需求全部反弹回去。

当然,也不是非要成为“学渣”,但这可能是表达反抗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你焦虑你的,我安心做我自己。

只有当真实自体有一定的发展,才拥有拒绝他人、忠于自己的力量。这与丁教授的培养方式有关系,虽然也为孩子不如自己感到焦虑,但他具备一定的觉察能力和科学教育观:

从小放养女儿,没有送去上任何辅导班,即便上学后为她的成绩苦恼不已,也是采用非常佛系的“鸡娃”方式,比如坚持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上学,这样女儿开不了小差,只能认真听他讲数学题。

相对和谐、开放的亲子关系,帮助女儿夯实了人格基础,也让她发展出对抗的力量。这样的孩子,我认为未必是真“渣”,因为拥有力量,就拥有无限发展可能。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为学渣

父母的三重境界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三重境界,也适用于为人父母。

①见自己

有较强的共生性,深陷在自恋式的幻想之中,只看见自己的需求,擅长忽视或者吞噬孩子的个人意志。

这个阶段的父母,是教育焦虑的中坚力量,他们无法接受孩子平庸,也往往因此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家里鸡飞狗跳。

②见天地

随着自恋被打破,被迫从自我世界走出来,去认识一些客观规律,并尝试接纳事实。

丁教授目前正在这个境界,那句“这就是天道,没办法”,虽然依然充满无奈,却是他开始接受“我是我,孩子是孩子”这个现实的开始。

这是推动个体分化和人格整合的坚实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是需要孩子来成就的。

假设丁教授的女儿,顺从父亲的意志,也把自己逼成一个学霸来维护他的自恋,丁教授可能就失去了“晋级”的机会。

只有那些有力量坚持做自己的孩子,才可能帮助父母实现这一步成长。

③见众生

完成与孩子的分化,真正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见、去尊重。

我见过好的教育,都擅长做一件事:引导孩子发现他们的热爱,尊重其选择,并给予充分的自由。

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选择平庸,父母也要尊重他的平庸。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为学渣

但往往,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反而都不简单,因为他们有着健康的人格和深切的热爱,内驱力是完整而饱满的。

特斯拉公司总裁埃隆·马斯克曾说: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这一点,我妈妈做得非常好。他的母亲由此分别培养出了一个著名导演、一个成功商人以及他这个“科学疯子”。

同时,分化程度高的父母,适时将力比多从孩子抽回自身,继续雕琢人生,或享受生活,或追寻事业。一如埃隆·马斯克的母亲,将她自己——梅伊·马斯克也抒写成了一部传奇。

改变不会发生,除非允许不改变。当全然看见和接纳孩子成为另一个人,孩子不必再通过用力与父母对抗来成为自己,也许自有另一番景象。

青和蓝,本就应该各自美丽,各自精彩。

当然,“见众生”的父母,人格和心智都相对较为成熟。大部分人带着各自的创伤,第一次为人父母,很难轻松达到这种境界,而亲子关系,其实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