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下岗,54岁自学钢琴,66岁学油画,70岁做盆景。坐在汾阳路55号里的老木匠薛榕理打趣地说:“早点下岗吧,像我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多开心!”
不过时间倒回到22年前,刚刚下岗的薛榕理可没有这么从容。当时的他为了跟家里隐瞒自己下岗的事情,天天假装出门上班下班。在汾阳路一带消磨了两年后,有一天,老木匠看了一个关于肖邦的老电影《一曲难忘》。电影里的钢琴曲让他真的“一曲难忘”,也突然茅塞顿开:“反正我现在没有事情做,为什么不学钢琴呢?”
五线谱不会,就翻成简谱;自学太难,花一年两年练一曲也没关系;家里练琴会吵到家人,那就去各个琴行里蹭练!带着愚公移山精神的老木匠,在汾阳路的各个琴行里,开始了从早弹到晚的学琴生活。
戏剧性的转折也出现了,并没有人赶走这位和汾阳路上怀抱音乐理想的年轻人们看起来格格不入的老木匠。琴行的店员也想溜出去办点自己的事情,索性就请老木匠帮忙看店,汾阳路毕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所在,进出琴行的也有很多老师,也就指点一下、鼓励一下,老木匠的学琴之路因此不但顺畅,还为自己的生计另辟了蹊径——大概因为老木匠这个年龄学琴还能学得有模有样,仿佛成了个活招牌,他在的店里,买琴的人多了起来。弹琴顺便把钢琴卖出去的老木匠,还因此拿到了奖金。转念一想,不如给自己干吧!就这样,老木匠的琴行在汾阳路55 号开了起来!
现在要听到老木匠的琴声需要一点运气,但是往前10年,55号从早到晚不间歇的钢琴声,是汾阳路上的一道风景。早在2007年,就有芬兰日报社的记者被琴声吸引,为老木匠专门拍摄了一集短片。从美国来的台湾客人温先生说,自己是2011年来到上海的,经常路过汾阳路。每天晚上,整条街道都很安静的时候,只有这里亮着灯,传来琴声,当时的他以为遇到了世外高人,都不敢上前搭话,现在,他把自己的双胞胎儿子都送到店里学琴了。
日子变好了,现在老木匠弹琴的时间变少了,不是他懈怠了,而是他的艺术人生已经不仅仅是音乐了,这也和汾阳路有莫大的关系。汾阳路上,除了上海音乐学院这座音乐殿堂之外,在马路另一端还有一座艺术殿堂——人称“小白宫”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这里同时也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汇集了多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每天的工作和制作工艺的过程都是可以公开观摩的。老木匠下岗难过的日子里,常常在这里打发时光,不知不觉受到的艺术熏陶,让他在66岁开始学习油画,70岁开始玩盆景,而且都做得有模有样。
最满意的一棵树,刚刚做完,就被一位喜欢盆景的大爷扔下1000元直接拿走了,让老木匠念叨至今,因为再也没做出来那么满意的一棵树了。
2015年,做着盆景的老木匠,吸引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其中有一位是德国的钢琴家,来上海音乐学院有事路过进门看看盆景。
钢琴家随手在钢琴上弹了一首舒伯特的即兴曲,恰好是老木匠正在学习、刚刚练出来的曲子。没有老师的老木匠赶紧拿出录像机,想拍下来自己跟着学习。没想到钢琴家弹得太好了,激动的老木匠不会英文,只能拿出自己翻译的谱子给钢琴家看。钢琴家一看也激动了,邀请老木匠弹。两人以琴会友,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老木匠的琴声,让钢琴家当场落泪。两人都忘记了的录像机,把整个过程都记录了下来,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现在老木匠的店里,除了钢琴是可以买走的,其它一切,他做的盆景,他画的画,都是不卖的,只图自己喜欢。如果路过汾阳路,不妨走进55号看看,运气好的话,老木匠也会为你演奏一曲,全看他的心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 实习记者:林海涨 实习编辑:沈逸皓)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