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头“惹祸”,叔侄田间起冲突 贵州石阡警方“微警务”隔空“化矛盾”

2021-05-29 12:22:37 作者: 锄头“惹祸”

贵阳网讯 “派出所吗?我被人‘打伤’了……”5月10日7时许,贵州省石阡县公安局五德派出所接警村民朱龙(化名)报警称。

接警后,五德派出所迅速组织警力前往开展走访调查。

原来,事发当日早上,朱龙前往田间干活途中,在田埂上与其叔叔朱华迎面相遇时,朱华肩上的锄头刮蹭到朱龙的左肩部,双方因此发生冲突,导致朱龙的颈部受伤。

考虑到双方是叔侄关系,又是邻里,五德派出所民警辅警安抚双方情绪后,决定先将伤者送到医院诊治,再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期间,民警辅警积极与双方及其家人沟通。同时,走访村干部、村民30余人(次),深入了解核查纠纷双方的相关情况。

“虽然双方系叔侄关系,却因邻里琐事发生过纠纷。”五德派出所所长黄松说,朱龙、朱华两家曾因“历史遗留问题”发生过几次矛盾,均被派出所组织警力上门依法化解。

经过五德派出所召开专题会,决定启动派出所“指尖警务”——“微信警务室”,在线上进行一场远程视频调解,并电话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

“若你们双方有‘历史遗留问题’,可持各自举证,通过民事诉讼予以解决。”5月26日12时30分许,调解正式开始,黄松在视频中安抚双方后,明确告知说,朱华弄伤朱龙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二者不可混淆。

接着,朱龙将医院出具的诊疗证明及治疗费用票据等通过微信传输给黄松。

随后,黄松在视频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讲“七尺巷”,巧算“三本账”(即“经济账”“法理账”“亲情账”),希望双方和解,搞好邻里团结。

“对不起!侄子。”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26日14时30分许,民警辅警历时2小时的工作,视频中,朱华站起身,向朱龙鞠躬道歉,并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赔付对方了1000元“损失”(指医药费用)。

随后,两人通过民警远程传输的调解协议书达成了调解协议。

据悉,石阡县五德镇所辖面积达132.24平方公里,派出所民警辅警日常出警一次偏远的村寨,仅单程驱车就需1个小时左右。

2019年以来,五德派出所创新建立“指尖警务”——“微信警务室”。“微信警务室”具有受众特定、信息发布格式限制较小、防控效果较为集中化的特点,在宣传防控知识上,效果更明显。

工作中,五德派出所通过制作“警民联系卡”的方式,将报警电话及民警辅警手机号、微信等联系方式印在卡片上,由民警辅警在日常走访中和借助赶集日向人民群众广泛发放,进行解释和宣传,逐步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微信警务室”,了解和参与辖区的治安工作。

“‘微信警务室’建立以来,共隔空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00余起。”五德派出所值班民警辅警在开展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实行24小时管理维护,互动沟通民意,收集、梳理辖区群众投诉、建议、社情动态及案件线索等信息,每天均由值班民警辅警办理落实,最短时间内给群众回复,在指尖上拉近警民距离的同时,派出所也能够全面了解、真实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社情民意,并广泛征求到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意见建议,为百姓提供温馨的“微服务”,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目前,五德派出所的“微信警务室”里共(有)1000余人。

(飘伶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成虹飞)

编辑:高春春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