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杨博
无论是在“出门不是上坡就是过河,种地不是人背就是驴驮”的过去,还是在“挣钱不出村,走着水泥路,住着小洋楼,喝着自来水,吃着供应油,年年有钱领,养老不发愁”的当下,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人,不管境遇如何,一个看一个,一个比一个,一个学一个,接力传承美德力量,好人辈出。
2013年12月17日,一辆满载橘子的内蒙古货车,在途经包茂高速公路铜川黄堡收费站时,发生故障侧翻,车上的25吨橘子散落一地。事故发生后,42名王家砭村的村民和6名交警联手施救,用两天时间帮忙捡拾橘子,并且不顾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通宵照看路边的货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陕西人质朴诚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2014年3月,王家砭村助人为乐先进集体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样助人为乐的事儿,在古道热肠的王家砭村人看来,再平常不过。
“做好事不是偶然,我们这里民风淳朴,有啥事左邻右舍都会帮忙。”6月8日,王家砭村村委会会议室内,75岁的村民王江轩念叨着村里发生过的好人好事,“早些时候,村上有周氏早年丧夫,赡养老人,抚育幼子,40余年含辛茹苦。村里留存着一面周氏节孝碑,就是清光绪十年为周氏刻立的。再到后来,村上有一位王善人,保护了中共地下党员,还主动资助贫困乡党家的孩子上学……”
王家砭村党委书记王科补充道:“村民王建昌曾经为了救人,自己差点失去生命。”一旁的王江轩接过话茬,对王科说:“你只讲别人的事,你自己当年也救过人啊!”
王江轩介绍,王家砭村紧邻包茂高速公路和210国道,村子旁边就是漆水河。20世纪80年代以前,河里水量大,村民过河种地偶有危险发生。只要看到有人处于危险境遇,总有村民奋不顾身相救。王科就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暴涨的漆水河中救出了村民阴小玲。获得重生的阴小玲多次提着礼物感谢王科,但都被挡了回来。
王科用行动感染了阴小玲。阴小玲丈夫的弟弟、弟媳因车祸亡故后,她主动把弟弟的两个孩子接到家里,一管就是10多年。
不是一个人一时在做好事,而是一群人一直在做好事、行善举。在悠长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王家砭人“古道热肠”、崇德向善的力量愈发深厚,也让“好人村”辐射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王家砭村有各类企业36家,和一些外地客商洽谈生意时,对方一听来者是王家砭人,就觉得企业产品质量有保障,谈事也放心了。周边一些村子村民经过王家砭村时,总会提一句:“瞧瞧人家王家砭村!”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建立人人都争当先进、人人都争当模范的长效机制。这些年,除2020年因疫情防控暂停外,王家砭村每年都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助人为乐先进个人、十星级文明户等,用身边榜样鼓舞人、感化人。
王家砭村还把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好做法整理成村规民约,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使之成为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倒逼每个村民认真遵守执行。同时,推选有威望的老党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号召全体村民破除旧习俗。多年来,王家砭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等100多项荣誉和称号。
“‘好人’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对于王家砭村来说,它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王科说,“为弘扬文明之风、扬正气,村上还建设了村史馆,开设了荣誉陈列室,让干部群众牢记历史,珍惜荣誉。如今,宣传文化墙、善行义举榜、文艺表演队、农民诗社都成为‘好人村’的亮点。每到傍晚,农家书屋、文化体育广场灯火辉煌,农民们远离了麻将桌,看书学习,跳舞锻炼,学习知识,增加本领,争当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2021-06-13 00:00:00:0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75817710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106/13/content_758177.htmlhttps://esb.sxdaily.com.cn/pad/content/202106/13/content_758177.html43走进王家砭,读懂“古道热肠”/enpproperty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