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酝酿够了,他们在文案的最后喊出口号“我在南大等你”。
谁在等呢?
可以是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设备。
可以是学校多姿多彩的生活。
当然也可以是学校里的学长学姐们。
他们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们一人一张举着手中的牌子表达“我在南大等你”,而图里每一个放大的字连起来,就是“我在南京大学等你”。
如果只看最后这张图,确实让人不舒服,有一种在“利用女生美貌招生”的感觉。
但看完整个文案应该能明白,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个“我在南大等你”的宣传,里面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南京大学作为主体,向考生的喊话。
特别是最后这张,女孩背后就是“南京大学”,再联系上下文,应该能得出这里的“我”,指代的是“南京大学”,而不是这位女孩。
南京本地著名电台主持人成杰思也去问过了,说学生谁拿什么标语是完全随机的,不存在策划者特地写了个有歧义的标语,然后专门找个漂亮姑娘让她拿着的操作。
所以,你可以说他们做策划的时候没考虑到网络反应,可以说文案的细节缺乏舆论敏感度,或者你说”我就是感觉被冒犯了我就是不舒服!“,这当然也是你的权利。
但硬要抛开上下文,把这一张两张图单独截出来,然后给南大安上一个“厌女”的名头,我觉得就有点文字狱的味道了。
所以这件事上,我觉得南京大学没什么大错,谁能想到简单的一次校园策划会被人截取一部分拿到网上批判呢?
一开始的网友也没做错什么,看到那张图觉得不舒服是正常的,不舒服就表达出来也没啥。
错的是最早看到这篇推送,然后把这张图单独截出来带节奏的人。我认为这是教科书级别的“断章取义"。
可惜,因为网上带节奏的人越来越多,南京大学已经把最早的这篇微信公众号删除:
本来画红圈的地方应该是一篇推送
于是更是死无对证,被人抓住一张截图猛烈输出。
太难了。
我还是希望这些高校,在自己没做错的情况下最好勇敢一点,并不是说你删了那些带节奏的人就会放过你。
就算你真的让一个男的拿着这句话放在校门前,也可能被骂“这人明明这么普通,却这么自信,到底谁给他的自信?”
对于某些热爱带节奏的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见得太多了。
3,现在说话越来越难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就是现在说话做事需要越来越小心,越来越难了。
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有个宿管阿姨,在感恩节这天自费买来了价值不菲的巧克力,想要发给同学,感谢同学们对公寓工作的支持。
天大的好事对吧。
然而就是有人不领情,能从中解读出崇洋媚外的意思,在群里警告阿姨:
“宣传西方节日”
“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
“请立即停止活动。”
“否则向有关部门反应。”
最后逼得阿姨无可奈何只能道歉。
事情出来以后,还有不少人支持这学生,说这是敌我意识形态的问题:
”这阿姨是头脑里没有斗争这根弦,犯了幼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