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法院:高效集约,足额快执,让执行驶上“高速路”

2021-06-15 17:27:25 作者: 东莞法院:高

一纸生效的法律判决,承载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很多,可能是一个公道,也可能是赔偿款、救命钱,我们经常说,法院执行工作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司法公信力的最终体现。为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市第一人民法院就通过高效集约的形式让执行工作走上了“高速路”。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一窥究竟。

这个老人家姓肖,江西人,是一宗交通事故案件的申请执行人,2009年1月7日,肖先生26岁的独子小华和同事外出聚餐时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一场悲剧,让肖先生没想到的是,这条赔偿之路也要走12年。

原来,事故发生后,司机戴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赔偿肖先生夫妇373412.66元。但是,2010年,该案首次执行时,因为被执行人戴某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本。2017年,该案再次恢复执行,负责执行工作的梁光伟法官经过调查发现,戴某刑满释放后不久就被诊断患上了慢性肾炎,每周要做四次血液透析,治疗费用早已让戴家债台高筑,而戴某名下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履行判决几乎不可能。

申请执行人肖先生的外甥女告诉记者,肖先生夫妇晚年失独,加上年事已高,身体都有疾病,尽早拿到赔偿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期盼。为解决肖先生夫妇的生活问题,法官梁光伟先行为他们申请了25000元的司法救助。由于被执行人戴某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一直处于终本状态,但这宗案件一直记挂在承办执行法官的心中。

今年5月中旬,案件执行迎来转机,经过与双方多次沟通,申请执行人肖先生理解被执行人的难处,同意再收取6万元赔偿款了结此案。在双方签署执行和解协议过程中,被执行人多次向申请执行人道歉,这桩跨越12年的案件最终得以执结。

14年前,肖某在一宗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留下年迈的父亲和妻子谢女士以及三个未成年子女。和前面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肖先生一样,这宗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谢女士同样赢了诉讼,却迟迟拿不到10万元的赔偿款。

2020年1月,案件恢复执行后,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留存的电话信息,法官找到了被执行人高某,高某也履行了4万多元赔偿义务,但这显然远远不足以解决谢女士的生活困境。

法院依法将被执行人高某列入了限制高消费失信人名单,并对其采取了今日头条的失信曝光。这种措施有一个精准推送的功能,能向被执行人周围的人群进行精准推送。迫于压力,高某最终同意与谢女士达成执行和解,支付10万元了解此案。

这宗案件之所以能成功执行,得益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创新失联修复科技与智慧送达系统的深度融合,有效缩短了办案时间,提升了执行质效。

除此之外,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秉持高效集约的办案理念,突破传统“一人包干到底”的执行模式,在执行立案和集约查控阶段分设专门团队,根据案件类型和难易程度,对执行案件实行三层级的繁简分流,打造全新的集约足额快执模式。组建快速立案团队,针对案件类型进行第一次繁简分流;组建快速查控团队,根据案件财产查控情况进行二次分流;组建快速执结团队,对集约足额案件根据财产处置方式和案件类型进行三次分流。通过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让执行工作走上“高速路”。

针对以往当事人因时间成本、路途遥远、疫情等因素无法到法院领款,执行款管理上存在发放安全隐患等痛点,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构建了执行案款高效兑现的“1+2+5”便民利民机制,想方设法以最快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使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快速执结集约足额案件1667宗,结案数占当月全院结案数量的14.28%,结案平均用时43天,向当事人退款约9800万元,全院执行案件的执行完毕率24.37%,位居全市法院第一。

来源:东莞政法

来源:广东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