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馆藏文物“长毛”,管理上有没有毛病?

2021-06-17 00:00:26 作者: 极目锐评|馆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日前,有网友发微博称“在乾陵博物馆看到这两件文物长毛了,是咋回事……保存温湿度不到位吗?”陕西省咸阳市乾陵博物馆表示,文物已撤展,正在做处理和养护。(据6月16日极目新闻)

奇怪真奇怪,馆藏文物竟然“长毛”了。馆方有关负责人解释,该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原因,出现盐析现象。这么一解释,大家好像明白了。

但是,疑问还有两个。

其一,为何是网友先发现的?从图片来看,那“毛发”可不止长了一点点,都“毛绒绒”的,可爱极了,有一段时间了吧?这么明显的事,为什么馆方没有发现呢?日常没有巡查、检查机制吗?在网友发现拍照上网之后,馆方这才赶紧处理。不应该啊。

其二,按理说,这样的馆藏文物应该是恒温恒湿保存的,一般不会出现盐析现象啊,哪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怪在天气头上,有甩锅的嫌疑呢。说好的保温保湿呢?说好的文物保护呢?

从网上查阅得知,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之地,乾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乾陵博物馆是在唐陵陪葬墓的遗址上建立的,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里面有161件文物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1317件被定为三级藏品。

也就是说,这个博物馆不是什么野鸡博物馆,馆藏的文物也不是从什么野路子来的。博物馆很正规,也很权威;文物很多,级别很高的也不少。文物出现“盐析”现象,不应该啊。

什么“盐析”之类,公众可能不太懂,但是不管怎么说,文物“长毛”肯定是保管上出了问题。否则,馆方为啥马上撤展做养护?

不怕文物“长毛”,因为专家说,进行脱盐处理就行。就怕两个“长毛”的文物,只是表象。因为,拿出来给公众展示的文物都有问题,那些没有对公众开放的珍贵文物,是个什么情况,公众就更难知道了。

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珍贵的,经不起任何折腾。馆藏文物出了问题,就是管理上有漏洞。馆方守土有责,不可轻描淡写回应一下了事。主管部门,更不能让他们应付一下了事。

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对博物馆的文物保管问题,在保管机制上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对馆藏文物也要好好盘点一番,看数量是否对得上号,看文物保管是否妥当,以亡羊补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