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按计划发射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出征太空

2021-06-17 08:48:28 作者: 今日9时22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昨天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3名航天员将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

总体看,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主要特点: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航天员主要完成四项任务

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中,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四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良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16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当日,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已在轨运行17天,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满足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了9类42项测试,主要包括平台基本功能、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爬行与在轨辨识、出舱功能以及科学实验柜等测试内容,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组合体已调整到高度约390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分析确认,组合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航天员活动空间设备齐全

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在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相比前期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对话神舟十二号航天员

为国出征荣耀一生 新老搭配各有优势

记者:神舟十二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意义重大,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如何?

聂海胜:从199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到2005年和费俊龙一起执行神舟六号任务,我用了近8年时间。8年后的2013年,我和张晓光、王亚平一起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等任务。那次的心情尽管与首飞时相比淡定了一些,但仍然非常激动。今天,又是一个8年后,我将要实现第三次飞天。这次是我们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有幸能够开跑“第一棒”,也有很多新的期待。

刘伯明:第一次飞天任务,是在2008年与我的战友翟志刚、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飞赴太空,算算已是13年前。这13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备战,都在为梦想而坚守,都在为使命而拼搏;这13年,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我也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不断成长。

汤洪波:这是我的首次飞行,很荣幸。我1995年入选飞行员,2010年入选航天员,航空与航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多年来,我一刻不曾松懈,坚持从难从严训练,从思想、身体、心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我体会最深的是,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只有地面训练到位,才能胜任飞天任务。11年来,同批战友中的刘洋、王亚平、陈冬先后飞天。2016年,我曾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但仍然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这5年,我依旧每天持续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现在,终于要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了。

记者:三个人怎么分工的?

聂海胜:我是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的指令长。但我认为,我们乘组之间,既不分工也不分家。这是因为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当中,任何一项单项操作,我们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完成;任何一项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的任务,我们任意两个人两两组合都可以完成;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的任务,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也能出色完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载人航天的特点是需要备份的。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不能完成任务,备份必须能顶上去。所以,对我们三个人来说,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