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儿女有时间要多和父亲沟通,没事多从生活上关心他老人家,不被理解是一种痛,更是一种内心的孤独感,看到王老先生靠在沙发上生气诉说自己的心酸,真的让人不忍心,能感受到他的无奈和无助,这么大年纪被儿女指责,孩子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3、改变心智模式,换位思考
父子相处,最难得的是理解,毕竟父亲年纪大了,他的思维模式已经很难改变,那么儿女这时就应该换个角度去改变自己的心智,学会转变角色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亲,也许就会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其实思维定式不只是王老先生有,他们的儿女都被自己限制在这种思维定式内走不出来,他们只会用情绪和父亲对抗,却不知如何改变这种委屈和怨气。父亲也有错的时候,所以当你提出合理的建议时,一定要让父亲感受到你的诚意,他的担心和多虑其实也是对子女的不放心,正因为内心放不下才会在晚年有控制欲,不舍得给孩子们放手。
家和才能万事兴,祝王老先生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
在调解员的劝说下,父女俩的情绪缓和了下来,对于这件事,王凯说:“这水比一家人都重要,比老伴、比闺女儿子孙子都重要啊”。并且他们洗个衣服父亲也要看着,家里的洗衣机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因为父亲不让用洗衣机洗衣服。
王凯的大姐秀娟说,平时在用水方面她和妹妹秀丽遇到同样的问题,背后原因父亲还是怕浪费水,最终王老先生道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他这个人过惯了苦日子,因为平时比较节俭,在用水方面他总是小心翼翼怕浪费,为了避免浪费。在外孙上厕所的问题上,他还煞费苦心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让小外孙使用便盆。
秀丽说为了满足父亲提出的用便盆这一要求,她曾经多次让孩子尝试过,但孩子哭着闹着反抗,最终她也选择了妥协。她觉得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她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蹲马桶的习惯,如果和其他正常人生活不一样,反而会让孩子受到歧视而格格不入。
现在的孩子都讲究规范,孩子们上幼儿园与别人与众不同确实会得到他人的嘲笑和讽刺,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受影响。当两姐妹谈起父亲不懂现在社会发展时,王老先生怒了:“你说我就没有一点好处了”。
关于马桶的问题它就是用来解手的,现在年轻人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都很高,作为老人不能用自己的观念要求他们,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
我发现,子女们对待父亲莫名其妙的发火也是老人缺乏一种安全感的表现,在这个家,他想管控孩子,却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这让他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想要了解王老先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找他的老伴儿了解情况。
王凯的母亲刘老太太说,他和老伴在一起50多年,结婚后的20多年里,丈夫很少待在家里,可以说四个子女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老伴儿都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给子女更多的照顾与陪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伴儿王老先生和儿女们的隔阂越来越大。
在儿女们回忆起过往时,一旁的王老先生也情不自禁抹起了眼泪。王先生解释,在子女们还小的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在外面努力奔波挣钱养家,当然这些年他也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而他又不善表达,与孩子们的沟通也不到位。
其实看到这里,有一种感动充盈其中,王老先生这种忽略孩子们内心感受,有为家庭的牺牲和奉献,还有现实的困境。因为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家,他没有办法给孩子们充足的父爱和精神上的满足。在感情上,子女和父亲之间没有那么多的交集,因此情感上彼此淡薄,孩子们其实对父亲都有情绪。
在子女和父亲的问题上,能看出来母亲起的作用非常大,而从刘老太太的口气中,他对丈夫常年在外怨言颇多。要知道,男人是一个家的顶梁柱,他要挣钱养家就没有时间叙儿女情长,又因王老先生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所以妻子就应该把丈夫的辛苦和对家庭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告诉自己的儿女,要对父亲心理上尊重,生活上关心,让他们体谅父亲的不容易,就会理解父亲现在的做法也是当年辛苦挣钱养成的节俭。
常言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花钱容易赚钱难。正因为王老先生经历过挣钱的难,才懂得节俭的美。而孩子们从小不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们挣钱的艰辛和苦难他们没有经历过,才和父亲感情疏远,对待父亲如今的行为都是反对和排斥。
王老先生今年已经81岁,一辈子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作为子女应该也都有所了解,这个时候更应该试着去理解和包容父亲。常言说,老小孩、老小孩。很多老人都面临这个问题,想改变目前这个家庭的状况,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子女都应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