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 记者 刘琼 通讯员 顾言心)6月17日上午10时,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李新凤将“小二”抱给她的妈妈彭金娥,心里既开心又有些不舍。
出院时,母亲抱着“小二”和医护人员合影。 均为通讯员供图
71天前,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7周的“小二”出生了,体重仅有750克,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住在二床,医护人员为这个巴掌大的宝宝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小二”。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小二“最终闯过重重难关,体重增至2280克,符合出院标准。
紧急
750克早产宝宝呼吸窘迫
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记者见到了还在睡梦中的“小二”。她皮肤白皙,比同龄的宝宝显得瘦小。你或许想象不到,她出生时体重仅有750克。
“那时,她像成人手掌那么大,胳膊像成人的手指一样细,只有两个苹果那么重。”提及“小二”出生时的模样,李新凤记忆犹新。
原来,“小二”的母亲彭金娥今年31岁,家住醴陵市白兔潭镇,此前育有一个男孩。去年10月,彭金娥如愿怀上二胎,满心欢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4月7日,怀孕仅27周的彭金娥出现腹痛和流血症状。随后,她被诊断为胎盘早剥,随时可能早产。而且,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
由于彭金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加之症状危急,当地医院迅速将她转入市妇幼保健院。
当晚9时22分,在产科医生的帮助下,“小二”提前降生了。让人感到揪心的是,仅有750克的“小二”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各个器官尤其是肺部发育极度不成熟,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青紫。
“小二”出生时仅有成人巴掌大小。
见状,医生立即将她送入新生儿科保温箱,进行气管插管,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上呼吸机进行有创辅助通气……
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竭尽全力地挽救这个小生命。
闯关
医护精心救治,宝宝挺过各个难关
经过几天的精心救治,“小二”顺利闯过了第一关——呼吸关。医护人员丝毫不敢松懈,因为等待“小二”的还有循环关、感染关、喂养关、营养关等。
为了帮助“小二”闯关,新生儿科专门组建一支特护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为减少穿刺引起的感染,新生儿科主任王平第一时间为她做了脐静脉穿刺。她出生半个月后,李新凤为她做了PICC穿刺,极大地降低感染几率。
各种挑战仍时不时出现。在治疗期间,“小二”多次出现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撤机失败、停氧困难等情况,这让所有医护人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我们做每项操作时都小心翼翼,最开始每次喂奶只能喂一毫升。”李新凤说,为了增强“小二”的安全感,她们化身“临时妈妈”,用柔软的包被围成一个椭圆形的“宝宝鸟巢”,模拟妈妈子宫的形状,让孩子感受到母爱。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焦虑的情绪,她们每日对她进行抚触按摩。
让李新凤和同事感到欣慰的是,求生意志强烈的“小二”总能一次次挺过来。
1000克、1200克……顽强的“小二”在一点点成长,一次次过关。脱离呼吸机、停止静脉营养支持、奶量从几滴逐渐增加至40毫升/次……“战斗”71天后,“小二”终于从750克增至2280克,体重基本达标,各项生理指标正常。
感动
母亲每天进城送母乳,风雨无阻
“谢谢你们,让我们一家人能够团圆。”6月17日上午,从李新凤手中接过女儿,彭金娥轻轻地抱在怀里,喜极而泣。这是孩子出生后,母女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孩子能活下来,有我们的功劳,更离不开你们的无私奉献。”面对家属的感谢,李新凤哽咽地说。
原来,彭金娥一家并不富裕,全家靠丈夫开“摩的”维持生活。孩子入院后,每日的医药费就要数千元,对这个家庭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
“要花这么多钱,还不一定能救活,干脆别救了。”当时,不少亲友劝彭金娥和丈夫放弃救治。可朴实的夫妻俩一口回绝,咬牙坚持了下来。
担心欠费影响孩子治疗,他们总会四处筹钱然后提前预交医疗费用。
更让医护人员感动的是,为了保证孩子有最好的“口粮”,自女儿出生后,彭金娥每天从醴陵市白兔潭镇搭车到市妇幼保健院,为孩子送母乳,风雨无阻。
“只要人在,一切都会有的。”出院时,提及未来的计划,彭金娥一家满怀希望。
来源: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