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运营阶段。
3名航天员要拆160多件“快递”?网友求直播开箱
随着核心舱现场画面传来,多个话题冲上热搜。
核心舱内的画面显示,货物打包得整整齐齐,被固定在舱内的上下左右。而就在上月底,“快递小哥”天舟二号给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来了第一次太空补给,一口气运了160多件“包裹”,总重达近7吨。
看到这一幕,网友纷纷喊话三位航天员“直播开箱”。
更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其中一份包裹上竟然写着“太空自行车”!
其实,早在神舟十二号发射前的发布会上,“太空自行车”就已被“剧透”。据介绍,除了太空自行车外,锻炼区还配备有太空跑台,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消息,长期生活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航天员的骨质和肌肉会逐渐丢失、萎缩。据测算,航天员在太空里待180天,肌肉量会减少40%,骨质会大量流失。如果不经常锻炼,回归地面时容易骨折,在失重的环境中,动感单车等器械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在感慨核心舱配置齐全的同时,也有网友好奇这近7吨的“包裹”,三位航天员如何管理呢?
对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介绍了一个设计“彩蛋”:舱内所有货物上均有二维码,航天员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将货物取用情况传输到物资管理系统内,保证舱内货物的高效管理。
安装无线WiFi、组建餐饮设施……
在空间站度过第一夜之后,航天员正在按计划陆续安装各项生活工作所需设施。
昨天上午,3名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安装了事先带去的无线WiFi,之后会陆续安置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以及进入到货运飞船,把事先带上去的一些物品运到核心舱进行安装,时间预计将持续一周左右。
有了WiFi之后,航天员就可以和地面人员甚至是他们的家人,进行顺畅沟通和视频通话。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这一周我们叫做组合体的初期,主要就是要把家好好装修一下,把它的设施设备建得更完备一些。各类的信息通信生活,包括餐饮、卫生设施都要在这一周里在空间站组建好,为后面的长期在轨生活奠定基本的物质基础。之后,航天员就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以及开展在轨训练,特别是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在轨训练。
在轨驻留三个月航天员将完成四项主要任务
除生活之外,航天员在“太空之家”中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他们在轨驻留三个月的工作安排是什么呢?
任务一:日常管理,在轨测试
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就是要“拆快递”。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的时候,“快递小哥”天舟二号打包了6吨多“设备”上去,很多设备还不能安装在工位上,需要航天员进行人工安装、启动和调试。
任务二:健康管理,再生循环
首批航天员要在轨驻留三个月,为了长期经济运行,“太空之家”与以往的空间实验室不同,舱内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采用的是可再生的技术,航天员要让空间站内的氧气和水等物资尽可能实现循环使用。
任务三:空间科学试验,技术试验
第三个任务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任务四:两次出舱,舱外作业
航天员将在驻留期间,在机械臂的协助下完成舱外作业。据了解,航天员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和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采用“勘、建、用”三步走的战略
6月16日,在今年全球空间探索大会(GLEX-2021)期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发布了《国际月球科研站路线图(V1.0)》和《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伙伴指南(V1.0)》。在项目建设上,中俄两国采用了“勘、建、用”三步走的战略。
在2025年前的第一阶段任务,主要通过现有计划任务对月球进行勘察,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实施设计及选址,并且确保高精度软着陆的技术验证。任务包括中国向月球发射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俄罗斯发射“月球-25”号、“月球-26”号轨道探测器和“月球-27”探测飞船。
第二阶段任务计划在2026年至2030年间实施,届时,中国“嫦娥八号”探测器和俄罗斯“月球-28”将在月球选定地点着陆。该阶段将完成国际月球科研站指挥中枢技术验证;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大承载货物运送及确保高精度软着陆,并且开始联合操作。这一阶段也标志着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开始。
在2030年到2035年,项目将集中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完成在轨和月面能源、通讯、月面运输等设施建设,以及月球资源原位利用的研究、探索和验证的设施,以及其他一些未来共性技术。中国计划在此期间试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计划,这一阶段还将暂定完成五大科学任务。2035年之后,已建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该怎么用呢?文件指出,参与方将充分利用完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展月球研究与探测、技术验证、支持人类登月任务,并且根据需要扩展、维护各系统模块。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等媒体)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