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6月19日讯 (记者马珂)夏日炎炎,游泳嬉水成为很多孩子消暑度假的选择。如果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溺水事件。近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二病区)医师罗之谦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溺水自救急救应避开3个误区。
误区1“倒背控水法”万万不可取!
每年夏季,总会有一些倒背控水救治溺水者的信息在网上传播,据说只要溺水不超过1小时都有效。那么,倒背控水真的靠谱吗?
罗之谦介绍,倒背控水会导致溺水者胃内容物反流,易造成误吸或气道阻塞,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有害无益。而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倒背控水会耽误救人的黄金时间,增加死亡率。
误区2孩子一边下沉一边喊救命?
在一些宣传普及防溺水知识的漫画或动画中,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水中一边往下沉,一边呼喊救命。这是真的吗?
罗之谦说,孩子在水中嬉戏时会发出声音,而溺水时经常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了,家长应该马上去查看。人在溺水时,往往身体在水中是直立的,头半仰着,意识模糊,在其他人看来他(她)似乎是在潜水,实际上很可能是溺水了。
误区3将溺水者救上岸后首先进行心肺复苏?
在一些防溺水的宣传视频中,经常会出现施救者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画面。那么这样操作对吗?
罗之谦说,这其实是错误的。溺水者被从水中救上岸后,施救人员首先要判断其有没有意识。如果没有意识,马上请人拨打120,请求医护人员援助,随后将溺水者转移到安全环境并让其平卧,触摸溺水者的颈动脉确认有无搏动,判断其有无自主呼吸(可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如果溺水者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就说明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马上按规范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意识清醒,首先要让其更换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暖,可拍打其背部,促进咳嗽反射,帮助其将误吸到气管里的水咳出来,然后将其送去医院检查治疗。
制图/张昕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