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劲榛。1997。〈台湾「白贼七」故事情节单元连系模式试探〉。《华冈文科学报》,21:177-192。
- 彭衍纶。2001。《漫谈白贼七故事》。「云龙丛刊」51。台北:云龙。
- 林修澈。1998。〈白贼七仔与巴拉根仓:Holok人与蒙古人的相似机智人物〉。收於《台湾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胡万川总编辑。南投:台湾省政府文化处。
- 吴余镐。2002。〈台湾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硕士论文,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姜佩君。2001。〈澎湖民间故事研究〉。博士论文,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白贼七的故事情节中「捡鱼」、「溺水」、「失火」、「医驼背」、「逢贵人」等也出现在客家聚落所流传的「李文古」与「膨风三」(或称「膨风七」)故事中,不论在南部的高雄、屏东六堆地区,或是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地区都有发现,显现出和客家民间故事有复合的现象。
另一福佬民间故事「邱罔舍」的主角亦具有机智、诙谐、戏谑的特色,却和白贼七的故事情节少有复合,不像客家故事中的李文古与膨风三经常被混淆,这或许与邱罔舍被定位成有钱人,白贼七被定位成一般市井小民,两人身分地位截然不同有关;其次,白贼七的故事情节单元经常使用3段式的叙述模式,也就是基本相似的情节连续3遍重复,环环相扣,让主角得以不断行骗,但邱罔舍的故事情节却都是各自独立,没有相连属的关系;此外,两者在台湾流传的普遍度相当,战後经常被拿来当作戏剧材料,在剧中编排白贼七与邱罔舍两人斗智的状况,随着戏剧的传布也有助於民间区分二人。
白贼七在台湾流传时,仍维持一贯的骗子人物故事类型的特色,并未如邱罔舍般,受到台湾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发展出另外的故事类型──败家子人物故事,显示出白贼七来到台湾之後被赋予的台湾在地色彩远比邱罔舍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则故事已融入台湾的生活,因为它让「白贼七」一词成为台湾日常生活用语,用来代称「说谎者」,且流行至今不辍。
中文关键字: 骗子 , 机智人物 , 李文古 , 民间故事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