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玮銮。1996。《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牛津大学。
- 尚方。1956。〈说美元与美元文化〉。《香港时报》,12月1日。
- 刘以鬯。1985。〈五十年代初期的香港文学:1985年4月27日在「香港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香港文学》,6:13-18。(http://hklitpub.lib.cuhk.edu.hk/pdf/journal/84/1985/77936.pdf)
- 陈芳明主讲,魏可风纪录整理。2000。〈书写文学新势力,全国大专院校巡回演讲记录完结篇:从现代主义到後现代主义〉。《联合报》,37版,联合副刊,6月27日。
- 陈芳明。2002。〈我的後殖民立场〉。《联合报》,39版,联合副刊,4月9日。
- 王梅香。2005。〈肃杀岁月的美丽╱美力?战後美援文化与五、六○年代反共文学、现代主义思潮发展之关系〉。硕士论文,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
- 杨墀。2003。〈不灭的青春:记南海路五十四号「台北美国文化中心」〉。《大趋势》,10:14-23。
- 杨泽编。1994。《七○年代理想继续燃烧》。「生活台湾」27。台北:时报。
总而论之,在香港文学史中提到美援文化会与反共文学联系在一起;而在台湾文学的脉络中,提到美援文化是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若将美援文化一词仅局限在文学的领域,便忽略美援对於台湾文化的影响力,凡因美援而形成某一特定群体的意义、价值与生活方式,包括:越战时期的酒吧文化、1960年代青少年的反叛文化、留学风等,均可以视为美援文化的一部分。
中文关键字: 反共文学 , 现代主义
英文关键字Anti-Communism Literature , Modernism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