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和
2011-12-03 14:14:30 来源: 点击:
赖和(1894.5.28~1943.1.31) 本名赖癸河,一名赖河;笔名有懒云、逸民、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浪、孔乙己等。赖和生於彰化厅线东堡彰化街巿仔尾,自幼学习汉文,旧文学之基础根柢深厚,10岁进入日人所设的公学校就读,也接受了西式的现代教育。虽本业为医生,其汉诗、新诗以及小说的创作相当丰富,且具强烈的反抗殖民与社会改造的思想,并因新文学及社会文化运动而留下盛名。赖和16岁便考进总督府医学校,1914年自医学校毕业後,就职於嘉义医院约两年半,因有感待遇不公而返彰化开设「赖和医院」。1918年赖和就聘前往当时为日本租界的厦门鼓浪屿,任职博爱医院,此间其已感受到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於1919年7月退职归台後,亦积极参与台湾文化的重建与启蒙运动。1921年10月17日蒋渭水发起的「台湾文化协会」成立,赖和加入组织并被选为理事,次年亦参与蒋氏领导的台湾第一个政治结社「新台湾联盟」,但「新台湾联盟」後因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成立而解散。1923年12月16日赖和及许多文协人士皆因「治警事件」而入狱,其遭囚禁23日。1925年8月於《台湾民报》发表第一篇散文〈无题〉,同年12月及次年1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觉悟的牺牲〉与第一篇小说〈斗闹热〉,而後积极投入台湾新文学的创作。赖和的小说代表作〈一秆「称仔」〉,对於殖民主带来的现代性与法律标准的批判,其所用以隐喻与故事结构,於今看来都深具其前卫性与独到性。1926年以降,赖和主持《台湾民报》文艺栏,并於1930年8月2日《台湾新民报》的第324号起增辟新诗专栏「曙光」,鼓励且带动更多新诗的创作;而即便1927年「台湾文化协会」因左右意义型态歧异而分裂,遂由连温卿取得领导权,赖和仍然参与其中,且资助左翼刊物《台湾大众时报》的发刊,其描写两兄弟於黑暗中行走,却分道扬镳导致原本凝聚的力量分散,用以影射文化协会分裂的散文〈前进!〉即发表於该杂志,此亦能看出赖和主张团结与思想的倾向。赖和的创作一方面衔接台湾的汉诗、旧文学传统,并建立了素朴的左翼文学及写实主义的基调,且在主持《台湾民报》文艺栏期间,提携许多新世代的作家,同时代的同辈与後辈文人对赖和皆尊敬有加。而赖和後期的作品则愈趋倾向民间,除了民间文学的采集,在乡土文学与台湾话文论战期间,其与叶荣钟、庄遂性等人创办的《南音》杂志亦特别开辟「台湾话文尝试栏」,提供更多人讨论乡土文学的创作走向与台湾话文的用字意见,即使在实践上遇到重重困难,赖和仍创作出台湾话文小说〈一个同志的批信〉及〈富户人的历史〉。1941年12月8日,赖和在「珍珠港事变」当天,再度被拘入狱49日,在狱中以草纸撰写〈狱中日记〉,反映殖民地被统治者无可奈何的沉重心情。1942年1月出狱後,健康便大不如昨,1943年春因心脏病发而逝於自宅,行年五十。赖和一生悬壶济世,对於贫困者往往不予收费,甚至给予弱势怜悯的资助;而其文学作品中,不仅启蒙与抵殖的意识浓厚,也充份反映其对於现实中受到层层压迫与剥削的底层农民之人道关怀。与赖和亦师亦友的杨守愚称赖和为「台湾新文艺园地的开垦者」及「台湾小说界的褓母」,而後世亦尊其为「台湾新文学之父」,更有「台湾鲁迅」之名;这位左手医人身、右手治人性的台湾良心赖和,叶荣钟则誉其为「诗医」。(吕美亲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解严後总论
下一篇:赛夏族的起源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