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边疆文学

边疆文学
2011-12-03 14:17:18   来源:   点击:

    相对於中国中原的边缘地区文学。「边疆文学」者,可以溯源於1947年11月,中国作家范泉编辑的《文艺春秋》之「边疆文学特辑」,收录有关台湾的作品是欧坦生的〈沉醉〉一篇,其余的还包括了中国边疆牧马内容的作品。由此可见,范泉对「边疆文学」的定义,除了是地域上以边缘来划归文学类别外,其实亦突显了他将台湾文学(及其他边疆文学)视为异於中国或中原文学,以特殊性的角度来看待。

    范泉将台湾文学纳入「边疆文学」的时间,适逢「二二八事件」过後不久,当时政府以优势军力剪除台湾的异议分子,并透过清乡,压制人民说话的权力,台湾社会风声鹤唳,因此,并未在台湾引起讨论,而是到了《台湾新生报》「桥」副刊论争时期,陈大禹延续范泉的看法,再度提及「台湾文学」等同於「边疆文学」时才引发反弹。

    1948年6月,陈大禹在〈「台湾文学」解题:敬致钱歌川先生〉一文,将台湾文学列为边疆文学的一类:「照我所感觉的,台湾文学的现实,充其量不过是和『边疆文学』这名词等量齐观而已,事实上,台湾也是中国的边疆之一,……。」陈大禹的说法,马上引来台籍人士濑南人(林曙光)的不满,同样在「桥」副刊发表〈评钱歌川、陈大禹对台湾新文学运动意见〉提出反驳,质疑陈大禹的言论把台湾文学「他者化」,将台湾排除在中国文学之外,甚至是劣於中国文学,认为:「这也许由於陈先生也和钱教授一样,对台湾的自然底或人文底环境缺少认识」。综观两人之间的讨论,可以看见问题症结於「二二八事件」发生後本省与外省互信基础破裂下所产生的论争。对陈大禹而言,他希望呈现当时「台湾文学」的现况;但对林曙光来说,台湾文学由来已久,「边疆文学」的说法不但无法涵括台湾文学的「质」,更是将台湾排除於中国文学之外,双方即处在不同的观看视角上而有所争执。

    除了战後初期有「边疆文学」的争论外,到了1981年詹宏志在〈两种文学心灵〉,借用东年的说法,认为台湾文学是「边疆文学」,并忧虑当台湾文学置入中国文学的洪流後会所剩无几。詹宏志的悲观疑虑引发台湾本土作家的不满,宋泽莱在〈文学十日谈〉中提出台湾文学可藉由日治以来的文学传统,以台湾本土角度思考出发,证明台湾文学并非中国文学的支脉,亦可通过台湾的共通经验建造以台湾为中心的文学。

    台湾文学的发展,不断处於「中国结」与「台湾结」的角力,成为台湾文学史上不可避免的焦虑处境。而「中国结」与「台湾结」的产生,就算不是民族认同的问题,也是以不同视角观看台湾文学的相异诠释角度。

    中文关键字: 「桥」副刊论争 , 台湾文学史

    参考资料

    1. 陈映真、曾健民编。1999。《1947-1949台湾文学问题论议集》。「人间思想与创作丛刊」。台北:人间。
    2. 徐秀慧。2004。〈战後初期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的考察1945-1949〉。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3. 陈建忠。2007。〈发现台湾:日据到战後初期台湾文学史建构的历史语境〉。收於《被诅咒的文学:战後初期1945-1949台湾文学论集》。台北:五南。
    4. 台湾文学辞典试用版。www2.nmtl.gov.tw:8090。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连横
下一篇:连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