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千武
2011-12-03 14:27:06 来源: 点击:
陈千武(1922.05.01~ ) 诗人、小说家、儿童文学家。原名陈武雄,笔名桓夫、千衣子等。南投人。台中一中毕业。学生时代即对文艺抱持兴趣,曾尝试小说及诗的写作。1942年被徵召为特别志愿兵,远赴爪哇,参加太平洋战争。战後,和许多历经日本殖民经验的人相同,因语言的转换,而成为「跨越语言一代」,致使文学生命中断了十多年,直到五○年代末,才又逐渐开启诗的创作生命。1964年,与吴瀛涛、杜国清、赵天仪等12人,发起创刊《笠》,对《笠》的风格走向、刊物经营、奖挹後进等,不遗余力。此外,对日治时期的台湾新诗,重新翻译、整理,主编八○年代《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新诗部分,使得日治时期的台湾新诗传统,可以延续至战後。1977年,创设全国最早的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兼任中心主任,1986年,就任文英馆馆长。期间推动、策画、协办多种艺文活动,成为战後台湾现代诗运动最具推展的鼓手。此外,对儿童文学的推广、教育也不遗余力,1989年筹组「台湾省儿童文学协会」,并担任理事长。另外,陈千武还大力译介日本诗人、诗作及推动亚洲国家现代诗学的交流,成果卓着。先後曾获得多次奖项,包括第二届南投县文学贡献奖、第六届国家文艺奖等。陈千武的文学业绩,跨越了:诗、小说、随笔、评论、儿童文学和翻译等六个领域,己刊行的着作,高逹93册之多。正如对陈千武研究甚深的日本九州大学秋吉久纪夫教授所说:「陈千武的诗中蕴含着他原始的生命力,持有不断再生的潜能」,支持陈千武在漫长的文学行路中,毫不怠惰的原动力,确实是来自这股强韧的意志力及使命感。他的创作涵盖多方面,重要有诗集《密林诗抄》、《不眠的眼》、《野鹿》、《剖伊诗稿》、《妈祖的缠足》、《安全岛》、《爱的书签》等,小说《猎女犯》、《情虏》,诗评论集《现代诗浅说》、《诗文学散论》、《诗思随笔集》、《诗走廊散步》等,儿童文学《台湾民间史话》、《富春的丰原、《台湾民间故事》、《台湾原住民的传说》、《台湾平埔族的传说》等,其次,翻译诗、小说、评论、儿童文学数十余种,2003年台中市文化局出版《陈千武全集》11册。陈千武的作品风格,始终扣紧台湾的现实与历史,展现知性、冷静的诗风,对於台湾殖民经验与政治体制有着高度的反省与批判,使他成为一位具抵抗力量的诗人,同时也是永远的文学者。综观他的文学创作,大抵呈现的特质,如陈明台所归纳的几项,「一、对现实丑恶的压力,追求善良的意志和美,或者探究人存在的意义,不惑溺於日常普遍性的感情,追求高度的结晶」,「二、紧紧地扣住时代脉动的大主题,藉文学形式来投影生存的状况,凸显寻根的意识,表达对族群、民族、乡土的深厚感情」,「三、舍弃古老的文学观念,采取依赖思考表现意义性的方法,以现在感觉捕捉现实经验,达成文学感性和知性的平衡」,「四、人道主义的揭示和深刻的思想表现,包括对纯爱的憧憬,对人性的洞察,对人类大爱的阐释和发扬,并充分在文学中发挥抵抗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识」。 (阮美慧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隐地
下一篇:陈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