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时
2011-12-03 14:29:12   来源:   点击:

    黄得时 台北树林人,生於1909年11月5日,病逝於1999年2月18日,享年91岁。父黄纯青是日治时期着名的传统诗人,家境优渥。六岁时曾於私塾修业两年,加上家学渊源,汉文根柢深厚。台北州立第二中学毕业後,1928年赴日就读早稻田大学,但因无法适应气候,於隔年回台考入台北高等学校。3年後进入台北帝国大学东洋文学科。在学期间,热衷文艺活动,参与「台湾文艺协会」,担任干事。1937年大学毕业後进入「台湾新民报」任副刊主编。1940年参与日人作家西川满等所发起的「台湾文艺家协会」,为机关杂志《文艺台湾》的编辑委员。1941年与张文环、王井泉等人组成「启文社」,并创刊《台湾文学》,活跃於日治时期文坛。战後陆续担任过《台湾新生报》副总编辑、省文献会、台北市文献会委员,《台湾新生报》、《国语日报》董事,以及台北瀛社副社长,并自1945年12月起在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长达38年,直至1983年退休,作育英才无数。黄得时博学而着作关注面向相当广泛,日治时期大多是以杂文型式发表为主,有不少文学、文化上的评论,相当具有时代上的启蒙意义,而战後所发表强调民族意识的见解,除了是时代氛围下的作品,其实也可见到他日治以来对中国文化孺慕的轨迹;其次,在世界名着、经典的翻译,日文、中文作品的互译方面,黄得时也甚费心力经营,特别是长期投入翻译改写儿童读物,是较少为一般知识份子熟知的部分;另外,对於台湾文献史料、乡土民俗文化的保存、蒐集、整理、考证,黄氏所下的苦心与成果,也可说贡献良多,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黄得时在台湾文学史的相关论着:日治时期完成的〈挽近台湾文学运动史〉、〈台湾文学史序说〉……等论文,战後初期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概说〉,都是最早开始关注台湾文学史建构的论述。八○年代後的台湾文学史学者叶石涛、彭瑞金等人也盛赞黄得时为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先驱,「对台湾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巨大的脚步」,亦有人称黄氏为「台湾文学的活字典」。其重要作品出版有《千里寻母记》(1955)、《小公主》(1962)、《乞丐王子》(1988)等多本儿童读物,《评论集》(1993)的黄得时评论选辑以及《台湾文学选2/黄得时作;叶石涛翻译》(1999)的日治时期日文评论选辑等着作。(余友良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邦媛
下一篇:龙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