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知难而退的意思 知难而退的典故

知难而退的意思 知难而退的典故
2017-05-15 02:06:45   来源:   点击:

     ◣知难而退的意思◥

    作战时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後用「知难而退」泛指行事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或伺机退却。

     ◣知难而退的典故来源◥

    ◎1《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1>曰:『允当2>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3>。』此三志者,晋4>之谓矣。」

    〔注解〕(1)《军志》:周代的兵书,现已亡佚。(2)允当:公平适当。(3)不可敌:不可与之为敌。(4)晋: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後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於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後。」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子姑整军而经武乎!犹有弱而昧者,何必楚?」

     ◣知难而退是谁的典故 知难而退典故解析◥

    「知难而退」原是古代兵书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作战时应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及《左传.宣公十二年》中都引录了这个术语。春秋时代,晋、楚为最两个最大的国家,彼此都无不想击败对方以争夺霸权,常藉其他小国之名向对方开战。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成王出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於是准备向楚国开战。楚成王得知这个消息,便立刻命令军队撤离,他说:「千万不要和晋国军队交战!晋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尽各种艰难险阻,也详知民情。而今上天赐予天命,我们怎麽能以人力违逆天意呢?《军志》里说:『如果对方是适当的人选,就应该退兵。』又说:『知道形势不利就应先行退却。』又说:『不要与有德者为敌。』这三者都针对晋国来说的啊!」楚成王话中的「知难而退」,即是引自兵书《军志》。另外,典源又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容则是表述楚国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援郑,但晋军抵达前郑国就已投降,晋军统帅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师回朝。当时,中军副将先縠(ㄏㄨˊ)不同意,主张追击楚军,上军主将士会劝他说:「一个国家若是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章、礼仪都具备,那就不应与他为敌。楚国现在正是这样,我们如何能与他为敌?何况,看到有可乘之机就前进,看到形势不利就先退却,如此才是用兵之道啊!」士会的这番话,其中也用到「知难而退」一语,在《左传》的这两个篇章里,此语所表述的都是一种战略运用。後来「知难而退」则被用来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

    Zhi Nan Er Tui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谈何容易的意思 谈何容易的典故
下一篇:闻一知十的意思 闻一知十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