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需的意思◥
「不时之需」之「需」,典源作「须」。「须」义同「需」。指随时的需用。#语本宋.苏轼〈後赤壁赋〉。
◣不时之需的典故来源◥
#宋.苏轼〈後赤壁赋〉(据《苏轼东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阪。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2>,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3>,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4>不时之须。」於是携酒与鱼,复游於赤壁5>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注解〕(1)典故或见於宋.王质〈论吏民劄子〉。(2)薄暮:傍晚,太阳将落的时候。(3)鲈: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头大,体狭长。巨口细鳞,下颚稍突出。背部淡苍色,腹部白色,体侧及背鳍有黑斑。性凶猛,以鱼虾为食。常栖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4)子:你。同「尔」、「汝」。(5)赤壁:即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
〔参考资料〕宋.王质〈论吏民劄子〉(据《雪山集.卷三》引)且今之为郡县之吏者,盖亦甚难矣。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权要不恤郡县,故尝有难应之求,稍不如所欲,则怒骂陵拂,以至于浸淫摇撼以快其志。
◣不时之需是谁的典故 不时之需典故解析◥
「不时之需」原作「不时之须」,见於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後赤壁赋〉。北宋神宗朝,苏轼遭人诬陷获罪,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在此期间,苏轼常四处游览,曾两次游於城外的赤壁矶,并将此地喻为三国古战场赤壁,借以兴发思古之悠情,写下传颂千古的〈前赤壁赋〉与〈後赤壁赋〉。〈前赤壁赋〉写於秋季,文中借肃飒之景抒发抚今追昔的感慨;〈後赤壁赋〉作於冬季,文中则借沧桑景物抒发胸中悲凉之意。「不时之须」一语即见於〈後赤壁赋〉,文中描述:苏轼与两位好友在夜间漫步,举头见到月色美好,於是起了酒兴。其中一位友人正巧有尾鲜鱼可以下酒,苏轼便兴冲冲地回家向妻子要酒,他的妻子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意思是说:我早就藏了好酒,好让你随时取用。後来「不时之需」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随时的需用。另一位宋代文人王质的〈论吏民劄子〉:「监司不恤郡县,故尝有不时之需,稍缓则符檄纷纷,逼切则急于星火。」其中「监司」为宋代职官名,负责监察地方属吏。这整句话的意思是:监司不知体恤地方,会随时提出需求,并强迫地方配合,地方若不能及时因应,就会遭到纠举弹劾。「不时之需」在此则指随时提出让人无法预料的需求。
Bu Shi Zhi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