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不留余力的意思 不留余力的典故

不留余力的意思 不留余力的典故
2017-05-15 02:06:45   来源:   点击:

     ◣意思◥

    义参「不遗余力」。见「不遗余力」条。

     ◣典故来源◥

    此处所列为「不遗余力」之典故来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於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於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秦既解邯郸之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於秦,割六县而讲。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1>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注解〕(1)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不遗余力」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战国策.赵策三》载,战国末年,秦国攻打赵国,於长平一役大败赵军。秦军归国後,秦王派人前往赵国,要求割让六个城池做为讲和的条件。赵王不知是否该答应,犹豫不决,便与臣子虞卿、楼缓商议。楼缓认为赵王应该割地求和,但虞卿却认为万万不可,他问赵王:「大王您看秦国攻打赵国後收兵,是因为疲倦还是因为您?」赵王说:「秦国竭力攻打我国,如今收兵必定是因为疲倦的缘故。」虞卿接着说:「秦国不能完全攻下我国,因兵倦而归。大王您如又将城池奉上,那不是帮助秦国来攻打自己吗?如果以後秦国又来攻打,大王您恐怕连自救的力量都没有了。」楼缓听後,持相反的意见说:「如果连这六个小城都不愿意割让,难道要等秦国再来攻打,再割让更多的土地吗?」赵王听了问说:「如果我听你的割地,你能保证秦国将来不会再来攻打吗?」楼缓也不能保证。话传到虞卿那里後,他又再度晋见赵王,并说:「楼缓既不能保证,那割地又有什麽用?现在割让了六个小城,等到秦国再来攻,又要割地,这样下去不是自寻死路吗?只会让秦国更强,赵国更弱罢了!如果真要割地,不如用五个城池去贿赂秦国的头号大敌齐国,立下盟约,合力攻秦。这样不但不会便宜了秦国,还可以和别国结盟,成功之後也能从秦国那儿要回我们割给齐国的土地。」赵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派虞卿去向齐王游说。《战国策.赵策三》中记载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即是这句成语的由来。「遗」是遗留的意思,「不遗余力」是指一点力量都不会留下,竭尽全力之意。後来「不遗余力」就被用来形容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Bu Liu Yu Li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同凡流的意思 不同凡流的典故
下一篇:巧绝天工的意思 巧绝天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