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义参「对症下药」。见「对症下药」条。
◣典故来源◥
此处所列为「对症下药」之典故来源,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复礼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复礼,步步皆合规矩准绳;非是克己之外,别有复礼工夫也。释氏之学,只是克己,更无复礼工夫,所以不中节文,便至以君臣为父子,父子为君臣,一齐乱了。吾儒克己便复礼,见得工夫精细。圣人说得来本末精粗具举。下面四个「勿」字,便是克与复工夫皆以礼为准也。「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养将去,是非犹未定。涵养得到,一步又进一步,方添得许多见识。「克己复礼」,便刚决克除将去。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对症下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朱子语类》一书载:宋儒朱熹的门人亚夫问何谓「克己复礼」,朱熹回答:现在的人只会说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却不去实践礼义,於是失去准则,使得礼法大乱。圣人孔子就说得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作为克制和实践的标准,就是捉到病根,针对症状开方用药。後来「对症下药」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的「对证下药」演变而出,用来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亦用来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记载了一个实例,可以助我们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府吏儿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他们两个人都头痛身体发烧,症状相同。华佗诊断该给儿寻泻药、李延发汗药。他们觉得奇怪,就问:「为什麽症状相同却开不同的药?」华佗回答说:「儿寻的病因在体内,李延的病因在体外,所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给他们用药,隔天就都好了。
Dui Zheng Chu 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