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信不由衷的意思 信不由衷的典故

信不由衷的意思 信不由衷的典故
2017-05-15 02:06:45   来源:   点击:

     ◣意思◥

    义参「言不由衷」。见「言不由衷」条。

     ◣典故来源◥

    此处所列为「言不由衷」之典故来源,提供参考。

    《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於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1>,质2>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3>之?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薀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1)中:同「衷」,内心。(2)质:音ㄓˋ,人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对方。(3)间:音ㄐ|ㄢˋ,挑拨、分化。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言不由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诚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软弱,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对於这样的情况,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郑庄公得知後,前往质问,周平王慑於庄公的气势,只好赶紧否认,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继位,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郑庄公大为愤怒,於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周、郑两国从此交恶。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於内心,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礼法,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也不会破坏盟约。後来「言不由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Xin Bu You Zhong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千思百计的意思 千思百计的典故
下一篇:顺水放船的意思 顺水放船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