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简文帝司马昱,出生于公元320年,卒于公元372年,是晋元帝最小的儿子,也是东晋时期的第八位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历经了元、明、成、康、穆、哀、废帝的七朝变更。
开始的时候司马昱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曾经担任过散骑常侍、右将军和抚军将军等职位,在晋穆帝即位之后,司马昱晋升为抚军大将军,和大臣何充共同辅佐朝政。废帝司马奕登基之后又封司马昱为琅琊王,直到司马奕被废,司马昱才登基为帝。但是他在位时间只有八个月,之后享年五十三岁的司马昱便因为忧愤而去世,谥号被封为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在太和六年(公元372年),大司马桓温废除司马奕改为东海王,并承认司马昱皇帝的地位,改年号为咸安。后来桓温写了讲辞打算和司马昱将自己废除司马奕并改称他为皇帝的初衷说明白,但是每次司马昱看见他的时候都悲伤的不停的流泪,桓温不知道怎么回事战战兢兢的不敢再说什么。司马昱虽然归位皇帝但是却如同傀儡一般,不敢说话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害怕的还是和司马奕一样被桓温废除。朝内臣子看司马昱整日担惊受怕不相信任何人,便用自己身价及亲人来担保桓温不会再做出废帝另立这样的事儿,等到这位臣子想要告老回家的时候,司马昱泪流满面的和他说:“回去之后告诉尊父,如今国家朝堂变成这个样子,都是因为我没有才德的缘故。也就是因为这样司马昱渐渐的忧郁而病,并且在咸安二年病逝。
司马昱为何称皇帝
司马昱在历史上被称作为晋简文帝,他是东晋时期的第八个领导人,他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小儿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喜爱,但是这个人却迟迟没有称帝,反而在琅琊王的位子上一呆多年,而且还经历了七个王朝,直到最后才称帝。那么在辅佐了那么多兄弟之后,司马昱为何称帝呢?
司马昱为何称帝这一故事还要从太和六年也就是公元三百七十二年开始说起,当时的大司马桓温因为成功地解决了苏峻叛乱而一时权倾朝野,而司马昱正是当时的辅佐大臣,他想提拔殷浩和桓温分庭抗礼,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司马奕即位之后,立司马昱作储君,但是他坚决的拒绝了,直到桓温废除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新皇,司马昱才被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担任皇上。
这位史上有名的清谈家当了这么多年的辅佐大臣之后被推上皇位,在皇位上一直战战兢兢。每次接见桓温的时候还痛苦流涕,把桓温吓得不敢多说,可以说司马昱称帝实在无奈之举,他本心并不想当皇帝,而是被桓温推上皇位当一个傀儡皇帝。
司马昱称帝这件事的背后藏着晋王朝的种种弊病,皇上在位不久非病即废,司马昱不想当皇上也许也有这一层考虑吧,但是最后结果也确实像他害怕的那样,他要一边应付桓温,一边维护岌岌可危的晋王朝,心力交瘁且每日担心害怕之下终于重病去世。
司马昱不识稻谷
司马昱是东晋第八代皇帝,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司马昱在位期间,因为他的提倡,成为了社会上玄学最丰饶的时期。而司马昱不识稻谷说的则是司马昱的一则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
司马昱不识稻谷说的是司马昱在做皇帝期间有次外出看见了田地里的稻子,但是当时他并没有见过,更谈不上认识。于是司马昱就问身边的内侍说这是什么草,内侍看了看便回答,这不是草,而是稻子,平日吃得米便是由来于此。司马昱听了便感叹道:“哪里有享用了它得末梢,并依靠它活命但是却并不认识它的根本的呢?”回去之后司马昱因为内心羞愧不已整整三天没有出门。
这便是司马昱不识稻谷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说司马昱连稻谷都不认识,但是根据司马昱的反应来看,可以看出司马昱虽然不认识稻谷,但是却虚心求教,不会不懂装懂,这也是司马昱另一个好的品质,毕竟作为皇帝不认识稻谷也并不是非常奇怪的行为。
不过司马昱作为皇帝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他在位期间虽然致力于平衡炒糖,在短时间内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没有太大的用处,最后,他在位不过短短八个月就过世了。后世流传的关于他的事情也非常少,一个司马昱不识稻谷这样不知褒贬的故事反而是他比较出名的故事了,也不得不说这是他身为一个皇帝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