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有位90后小伙@强哥强行不走寻常路,开启了一趟别样的长途旅行。他从上海出发,全程不断换乘各个城市的公交车,11天乘坐了1314站,最后抵达大连,旅行途中,他用直播的方式记录沿途风景,很多网友被这种新颖的公交车旅行吸引,有的人称赞“这种旅行方式很接地气”“蛮有意思的,慢悠悠地记录旅途中的生活”,也有网友无奈吐槽“晕车的人只有羡慕的份”。
9月20日,他开启了自己的第二趟公交游旅程—杭州到西安。9月24日,坐着公交车来到南京的强哥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坐公交旅行,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不一样的风景,这种旅行方式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小伙自创“公交游中国”路线图
希望体验不一样的旅行
强哥是一位互联网创业者,目前公司各项业务已经走上正轨,自己只需线上办公即可,这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来实现“公交游中国”的梦想。
强哥的老家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那是成都周边的一个小县城。强哥说,县城里有很多年轻人在成都务工,他们平时往返成都只能坐客车,要33元。后来成都与仁寿县之间开通了一条公交线路,票价只需6元,虽然时间很长,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乘坐公交车去成都。
强哥在南京乘坐公交车
于是强哥开始设想是否可以花很少的钱坐公交去更远的地方?“最开始想找一条能从成都到北京的公交线路,但西部很多城市公交不是很发达,我发现中途很多地方是不通的,于是又寻找其他的线路。”经过三天的研究,强哥发现上海到北京是完全可以通过乘坐公交到达的。
“其实研究出一个路线一天就可以,要结合很多信息,包括导航地图,公交公司的新闻,还可以联系公交迷这个群体,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些在网上根本看不到的信息。”
强哥(右)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些朋友
今年7月26日,强哥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设计的第一条公交游路线图——上海到北京,一下受到很多网友关注。很多网友问两市之间、跨省之间通公交可能吗?“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公交已经非常发达了,我的路线图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挺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体验一下不一样的旅行方式。”
看到自己的路线图深受大家喜爱,于是他很快发布了另一条路线图——广州到上海,“网上有个叫田小浪的小伙向我要了这段路线图,8月他就实际走了这段路,没想到他一下就火了,就有网友说我是抄袭,其实我才是原创发布者,挺委屈的。”
“很多人说我的路线图是自己编造的,是为了博眼球。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路线是可行的,我只能实际去走这么一趟,也是为了给大家探探路。”8月25日,强哥拎了个包开启了自己的第一趟“公交之旅”。
七夕节出发,经过1314站
从上海到大连
上海到大连有多远?全程共1228.9公里,途经3省26个城市。如果坐公交的话,共有1315站。这条路线是强哥原创设计的,强哥告诉记者,走这条路线的初衷,是为了感动一个妹子,因此是七夕节当天出发,而原本的1315站,也被他改成了1314站,让原本的旅行路线更加浪漫。
强哥从上海到大连的公交路线图
强哥说,为了这趟“公交寻爱之旅”,他剪了头发,剃了胡须,还准备了一个“百宝箱”。他先从成都坐飞机到上海,机票花了995元。这是他第一次到上海,为了好好感受“魔都”,特意选择了一家外滩边的酒店。“七夕情人节”当天,他只身一人出发了。早上10点,强哥坐上了上海71路公交车,出发的起点是西藏中路公交站。旅行的同时,他也开始了在抖音上的全程直播。
强哥一路上带的装备
“直播跟大家聊聊天,不会那么枯燥,也不会那么累了。”强哥说,很多网友都是从早看到晚的,他们不仅自己看,还“安利”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强哥告诉记者,他在旅途中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个男孩因为受伤在家休养,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出门,他就天天躺在家里看我直播,他说等于自己也出去旅行了一次。”男孩的话让强哥很受触动,他越走越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还有个姑娘说上次看我直播,我正在她男友所在的城市,现在他们分手了,我却来到了她的城市,我听完挺唏嘘的。”
强哥旅行路上留下的公交车发票
“从上海到大连总共花了11天时间,当时为了看青岛的灯光秀,在青岛多待了一天,如果是纯赶路的话最快10天就可以到达。”强哥告诉记者,坐公交旅行的成本是比较低的,坐公交的费用是170元左右。中间烟台到大连坐的是轮渡,加上轮渡的钱,交通一共花了337元。住宿吃饭费用是大头,一趟下来花了有五六千元。
强哥告诉记者,从上海到大连,绝大多数路线是按照原计划坐的公交,也有小部分采用了其他交通方式,比如张家港到南通有汽渡,再比如从镇江到扬州也坐了一小节汽渡。“当时是有公交车过去的,但很多人建议我要去看一下汽渡上的风景,也很便宜。我原本的计划是想全部坐公交车的,但是直播的过程中会有网友建议我去尝试一下其他交通工具,我也会听从网友的建议。”
记者看到,网上有评论说,上海到大连的打折机票也就200多元,只要几个小时,强哥这么多天折腾下来还不如坐飞机划算。对此,强哥表示:“坐公交旅行,主要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