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不见刀兵,却在300多年后掀起一股风流

2020-08-30 12:21:00 作者: 1700多年

战争是个残忍的事情,目的就是让敌方尸横遍野。古代士兵用刀剑砍,威力发挥到极致,伤亡人数也还不是太惊人,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长枪短炮,不用近身搏斗也能重创对手。但还有一种破敌方法,兵不血刃,却令人遍体生寒,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生化战。

提到这个名词,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二战时期的731部队,恶名昭彰,罪行罄竹难书。但其实生化战在我国古代就开始有记载了,真要追溯起来,1700多年前的匈奴就使用过这种威力巨大的方法来对战大汉,其后一发不可收拾,影响了中国300多年。

西汉著名大将军霍去病,骁勇善战,在兵法上出神入化,灵活多变。17岁便领兵作战,带着800个精兵孤军深入去追击匈奴,大获全胜不说,还带回了2000多个俘虏。

19岁就被封为骠骑将军。22岁和舅舅卫青一起率兵主动打击匈奴,一直把匈奴追到了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打得人家几乎无还手之力。

然而24岁那边,霍去病却很突兀的病死了。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年纪轻轻因一碗水丧了命。匈奴人被打得很狼狈,可是十分不甘心,于是绞尽脑汁想了一个恶劣的办法,巫师诅咒,其实说白了就是制造瘟疫。

匈奴人将一些被病菌感染的牛羊群丢入水中,污染了水源,汉军喝了下游的水,便会染病,更可怕的是这种病传播迅速,来势凶猛,一时之间,军医找不出解决办法,死伤十分惨重。霍去病也成了不幸中招的一人。

时人普遍将当时匈奴所制造的疫病称为“伤寒”,但此伤寒跟普通的伤寒又有很大的区别。染病者身体出现斑瘀,同时高烧不退,畏寒怕冷。是由草原鼠类身上携带的病菌所致,而匈奴人自己由于世代生活在草原,大部分都已经有了抗体。

伤寒渐渐开始以长江为阻隔,在江水以北地区大面积扩散,并且绵延了300多年,东汉名医张仲景还曾在他的书《伤寒论》中提到,说自己原本也是出身于一个大家族,但是没想到一场伤寒袭来,两百多口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死去了一百多个,比例之高让人咋舌。

到了魏晋时期,对伤寒仍然没有根治的方法。时人都道魏晋名士多风流,活得潇洒,放浪形骸,其实不知伤寒也是部分原因。因为难以治愈而且死亡率高,所以不少人,如竹林七贤之代表人物嵇康便服食五石散,将其作为治疗伤寒的良药,后来更是将其当成家常便饭。这种药少量吃的确是有益处,但过后却十分麻烦。

服药之后身体时冷时热,皮肤容易磨破,所以必须穿些轻薄的宽袍大袖,一来舒适些,二来还方便散发出药性,同时要大量喝热酒,四处走动。为了防止染病,很多人便搬去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避居。这样下来,魏晋时期的文人可不都一个个看起来仙风道骨么?谁能想到千百年前的一场生化战崛起了魏晋名士的风流之相。

这场匈奴不经意发动的生化战,从西汉开始影响了中原300多年,直到魏晋人们仍然深受其害。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有三千多万,但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候,人口总计也只在700到1000万左右,数目之锐减,触目惊心。战乱导致的死伤是一方面,伤寒疫病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