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5年完颜亶即位,成为金朝政权第三位统治者。公元1150年,金熙宗被海陵王杀害,时年31岁。后人研究金熙宗人生事迹时发现,他登基为帝十五年间,性格暴戾乖僻,引起世人的反感。金熙宗登基后性格大变,究其原因在于金熙宗心理发生了扭曲。
首先,金熙宗登基后,政权并没有被他掌握。身为统治者,金熙宗心理必然充满了焦灼和不安。当初因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宗亲将金熙宗扶植上位,所以金熙宗登基后,他们将政权占为己有,金熙宗身为一国之主却没有发言权。金熙宗将愤懑都埋于心中,慢慢地,金熙宗心理越发扭曲和不正常。他将火气全都发泄在无辜的官员和宫人身上,大肆杀戮朝中人士。
早年间,金熙宗是位有远大志向抱负的青年,他不断汲取汉文化,他想从先秦经典著作中找到一些治国之策,于是经常去稽古殿读书。等到金熙宗登基后,他发现朝政之事充满了勾心斗角。兄弟、儿子、妻子为了争夺朝政大权,各自心怀鬼胎,都为他手中的权力争斗的头破血流。金熙宗在朝廷中,感受不到手足之情、父子之爱和夫妻情分,他人冷漠的面孔也让金熙宗看清楚了自己高处不胜寒的位置。于是,金熙宗性格大变,他的心理趋向于异常。他先将皇后杀死,随后又杀掉了后宫中四位妃子以泄愤。除此之外,金熙宗嗜酒如命,他将自己的心酸与愤懑都寄托在酒肉之中。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金熙宗没能将自己的愁绪清理干净,酒醉后的金熙宗心理更加压抑,他没有了政治抱负和精神寄托,在酒精的侵蚀下金熙宗心理最终发生变态,随之,精神也终于崩溃。
金熙宗陵墓挖掘出来了吗
根据历史记载,金熙宗陵墓在思陵,位于北京房山一带。但是,金熙宗陵墓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至今仍未被发掘出来。根据史书记载说,金朝皇陵气势磅礴而恢弘,总面积高达六十平方公里。和世界上最大的明十三陵相比,金朝皇家陵墓还要多二十平方公里。
说到这里,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历史书籍有记载金熙宗陵墓群的位置,那么为何金熙宗陵墓至今未被挖掘出来?这件事情还要从明清相交之际开始说起。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便率兵进入沈阳,明朝皇帝眼看后金有进驻中原之势,便想尽办法摧毁后金军事实力。当时,有风水先生告诉天启皇帝说,金朝皇帝陵的气势太过强大。从风水学的角度说,金朝帝陵皇气过盛,就有可能帮助后金实现征服中原的意愿。天启皇帝听了之后,马上派遣军队前去房山摧毁金朝皇帝陵。士兵们用石头和巩固砸开墓道,将金朝17位皇帝的墓穴中扔大石头,以摧毁陵墓的形式来切断后金的士气。在明朝廷的示意下,金朝皇帝陵墓完全被摧毁,至于金熙宗陵墓位于何处,根本无法得知,更加无法挖掘。
清朝建立政权后,康熙曾想修复金皇帝陵。康熙帝到房山金朝皇帝陵一看,四处都是庄稼,根本看不到黄帝陵一丝踪迹。1950年和1980年左右,有相关考察队来此考察,大概确定了金朝黄帝陵范围,但是具体身在何处,尚未得出结论。所以,金熙宗陵墓至今仍未被挖掘出来。
金熙宗颁布新官制
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后,完颜亶登基成为金朝统治者,人称金熙宗。金熙宗上位后,他废除了勃极烈制度,颁布了新官制,改用了辽国和宋代的官吏制度,在金国设立三师和三省制度。金熙宗决定尚书省是三省制的核心,其中,三师包括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
三师和三公被称为三省事,三省事的设置没有指定相关的规则,如果有空缺的话,由皇帝任命官员补给空缺。公元1155年,领三省事行之被取消了,原因在于他们的权力慢慢地被放大,统治阶级意识到了官吏对政权的威胁性,于是取消这一制度。在三师和三省制度中,尚书省的最高首领时尚书令,尚书令下面设于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平章政事职位没有右丞相高,它位于右丞相职位之下。同时,平章政事和左右丞相共用担任宰相一职,左丞相身兼宰相职位同时,又担任门下侍中一职,右丞相除了担任宰相之职外,还兼任中书令一职。宰相下一级设左右丞,参知政事,这三个职位都是执行类官员。
由此可见,金熙宗颁布的新官制,将每一级的权力无限放小,这样一来,分散了朝廷官员的整体权力,就更加稳固统治者的政权。除此之外,金熙宗以新官制制定了一套详细完善的金朝官吏权力制度,不仅统一了政权,也有助于官吏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事情,提高了国家行政效率和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