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为什么让有一箭之仇的管仲治国

2021-02-08 07:28:30 作者: 齐桓公为什么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很为人称赞,其中的曲曲折折我们已经讲述过很多,的确在春秋乱世中,各方诸侯都在极力拉拢人才,他们网罗各方人才成就自己的霸业,期待在各国征战中分一杯羹,这就造就了春秋时期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各国国君求贤若渴,各方人才也在积极奔走,双方各取所需,都在找自己的位置。

搜狗截图16年11月25日1124_108.jpg

  春秋五霸齐桓公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就看是不是人才,是不是真有本事。

  管仲在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后,终于积劳成疾病倒了,在病重之际齐桓公去看他,管仲看起来忧心忡忡,齐桓公问他有什么遗愿,管仲说只要大王远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这几个人就好了。齐桓公疑惑地说,这几个人可都为了我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啊。管仲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连自己亲人的命,连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损毁,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不久管仲就病死了,齐桓公果然按照管仲的意见罢免了这几个人,可是不久齐桓公就后悔了,他心里空落落的,又把他们都找回来。过了不久齐桓公也病重,这几个人立刻封锁消息,企图发起宫廷政变,这时候齐桓公才后悔不已,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

  当初管仲被接回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并不是很重视他,毕竟有一箭之仇呢,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忘记。

搜狗截图16年11月25日1124_107.jpg

  春秋五霸齐桓公

  所以管仲的日子就很尴尬,虽然表面上齐桓公很尊敬他,但是却不给他实权,也只是让他当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比如管仲建议齐国不要攻打鲁国,齐桓公不听,结果大败而归,齐国陷入动荡。管仲趁机对齐桓公说现在国家不安定,就是因为大王您不能礼贤下士,让地位低贱的人不用命令地位高的人,导致民心不服。齐桓公于是任命管仲为上卿,让管仲取得了政治地位,可是齐国依然不安定;管仲又说,现在国内穷人不能领导富人,穷人交税而富人不交,自然心里不服气,齐桓公于是赐给他一年的税钱,提高管仲的经济地位,不过齐国还是不太安稳;管仲说现在大王身边都是自己的亲信,外面的人即使再有才华也得不到国王的亲近,那些不是大王亲信的人往往只能受亲信的欺负,而不能制衡他们,齐桓公于是尊称管仲为仲父,让管仲成为自己最亲信的大臣,齐国这才终于安定下来了。管仲终于大权独揽,能够放手实施他的改革了。

  对此,圣人孔子就评价说,就算像管仲那么有才华的人,如果手中没有权利,没有国君的无上礼遇,恐怕也不能辅佐齐桓公走上成为春秋五霸的道路,国君不能充分信任大臣,即使再好的大臣也没办法施展自己。

  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他曾帮助齐桓公改革齐国政法,是当时最著名的丞相。历史上对管仲的评价有很多,不同的人对管仲有着不同的评价。

搜狗截图16年11月25日1124_106.jpg

  管仲的雕像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同时他也是我国春秋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帮助齐桓公促成了齐国独霸天下的局面。

  对管仲的评价最著名的就是孔子在《论语》中的记载,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管仲不知俭的行为很不赏识,所以他在龙记中写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眼中的管仲崇尚奢侈不懂得简朴。而且孔子认为管仲单鼓励百姓加大消费,这一点让孔子认为管仲崇尚奢侈不知道以俭治国。

  曾西曾评价管仲受了君主的信任,得到了国家的权利和人民的尊重,但是他对国家的奉献却太少了,所以曾西觉得管仲是无能的人他甚至不屑于和管仲比较。后世对管仲评价说他是一个治国名臣,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也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不仅仅有才能而且他还有德,他在荐相的时候能做到毫不偏私。司马迁在史书中评价管仲是贤臣。诸葛亮和管仲都被称为名相因为他们都帮助君主开拓了一番雄伟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