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要给大家讲一个悲伤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善与恶。故事的主人公在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史学家都称呼他为“建庶人”。
当然,“建庶人”也是有名字的,他本名叫朱文圭。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小儿子。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一般人这么说或许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矫情,但拿这话来形容朱文圭就再贴切不过了。
大家都知道,明初有一场叔叔和侄子之间的战争,对战双方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和朱元璋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之君,完成了从和尚到皇帝的伟大逆袭,可以说文治武功在我国的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但是他在挑选继任者的这一关键部署中,犯了一个相当离谱的错误。
本来他钦定的继任者是他的大儿子,当时的太子朱标。但无奈朱标还没等当上皇帝就先朱元璋一步死了。按理说,一个儿子死了还有很多儿子可以传位,但朱元璋偏不,他选择不按套路出牌,立了他的长孙朱允炆当继承人。“立孙不立子”,朱元璋此举为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了伏笔。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还好说,儿子们都很听话。但朱元璋一死,儿子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继位的建文帝时时感受到有着皇叔身份的藩王们的威胁,他听取亲信大臣兵部尚书齐泰和翰林院学士黄子澄的建议,准备开始先发制人,着手“削藩”。
起初,建文帝的削藩之路还很顺畅,不到四个月就削掉了五个藩王。等削到实力最强的燕王时,燕王反了。本来当时的建文帝有着绝对的优势,但他书生气太重,又有着猪一样的队友黄子澄、李景隆,所以战场形势朝着越来越不利于他的形势发展。
终于在建文四年的时候,朱棣率军打到了南京城下。没多久,燕军就攻进了南京城。建文帝一看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所以走投无路的他就放了一把火。不过这把火并没有烧死他,而是烧死了他的妻子马皇后。朱棣进城之后,为了向世人宣告建文帝已死,只好抱着他侄媳妇的尸体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念叨:“傻小子,你这是何苦呢?”
和建文帝一起消失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建庶人”的哥哥朱文奎。(小编你终于在这提到了文章开头的主人公“建庶人”了!)南京城破的时候,“建庶人”只有两岁,当然那时候他还不叫这个名字。
坦白讲,朱棣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态杀人狂”,当上皇帝后就开始大杀四方了。不但实现了当初“清君侧”的旗号,诛杀了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分别灭了九族)。最狠的是还把当时有名的大儒方孝孺灭了十族。
等把所有的建文老臣都收拾干净后,朱棣终于想起了他还活着的侄孙子朱文圭。杀人如麻的朱棣此时却没有选择斩草除根,而是将这个当时只有两岁的婴儿幽禁在了中都凤阳。这一幽禁就是整整五十五年。
释放他的是朱棣的后人明英宗朱祁镇,(关于朱祁镇的故事小编以前也写过不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开看看。)朱祁镇是有名的“北狩皇帝”、“南宫太上皇”,他因亲征瓦剌被俘,释放后被他的弟弟尊为太上皇,幽禁在了南宫七年。
可能是这七年的幽禁岁月让朱祁镇动了恻隐之心,他不想再继续幽禁同为宗室之亲的远方亲戚了。当英宗把这一决定告诉身边大臣的时候,大家都劝他要三思而行,这时候朱祁镇说了一句很有气度的话——“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就这样,朱祁镇力排众议释放了建庶人朱文圭,此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老者了。(由于被幽禁的岁月太长,朱文圭获得自由后的感觉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讲的那样。)可怜的他连牛羊都不知道是何物,没过多久就死了。
一个两岁的婴儿,因为父亲和叔爷爷的权力之争,被幽禁了整整五十五年。(父亲和哥哥不知所终,母亲惨死大火,获得自由的那一刻居然又喜又悲,出门连牛羊都不识。)
写到这,小编也忍不住要用四个字结尾了——可悲可叹!七个字结尾——真是可悲可叹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