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没有不流血牺牲的,商鞅作为一个改革家,他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他的商鞅变法成功改善了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为秦国一扫天下奠定了 基础,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身居高位名利双收,最后却被五马分尸,下场尤为凄惨。有人说商鞅是第一个改革者,也有人说商鞅是改革的牺牲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出生在卫国,算是个贵族后裔,姬姓公孙氏 ,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因功获赏,获得了商邑这个地方,于是又称他为商鞅。商鞅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历来世人对他的评价都褒贬不一,总 体上持批评的声音较多。不管怎样就像王安石曾说的那句话:“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我们再怎么议论商鞅的不是,也不能否定 商鞅他的确让政令必行的成就。
作为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师从李悝,学成后来到了魏国,公叔痤知道商鞅是个人才,对魏国的国君建议,如果要用商鞅就一定要重用,要 是不用商鞅一定要把他给杀掉,以绝后患。但魏国的国君显然没有把公叔痤的话认真听进去,完全忽视了商鞅,商鞅见到自己在魏国并不受重视 ,于是转而投奔秦国。
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孝公,秦孝公一上台就颁布了招贤令,网罗天下的人才。商鞅得知秦国急需大量人才,于是就赶到秦国,期望自己能够被秦 王重用,有所施展。商鞅的到了秦国后,迫不及待想向秦王阐述自己的理论。但面见了三次都未能如愿。第一次时商鞅带着老师李悝的《法经》 投奔秦国,用帝道游说秦孝公,说得秦孝公云里雾里的打瞌睡,搞不懂商鞅在说什么的秦孝公就把商鞅淘汰了。第一次面试失败后,商鞅回去思 考了一番,准备再用王道之说来打动秦孝公,同样收效甚微,再次被秦孝公责备。最后一次,商鞅用霸道之说阐述如何强兵富国,彻底打动了秦 孝公,二人畅聊数日,商鞅最后被秦国录取。
公元前359年,这一年让商鞅和秦孝公被历史永远铭记。秦孝公和商鞅彼此互为依靠,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商鞅知道新法令的颁布自然会遭到贵 族和宗室的强烈反对,为了使天下人信服,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他想出了南门立木的方法。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要是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 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没有欺 骗百姓。最后才颁布了那法令,让百姓信服变法并非儿戏。
当时社会是缺少公信力的。商鞅这么做,无疑是把这种事直接摆在了台面上,然后再亲自将这种不信任打破,让当时的人都感觉王朝是可信的, 这样就可以使国家更有凝聚力。而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比一个松散的王朝强大太多了。
对于商鞅大家的很了解,但是对他的妻儿却知之甚少,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的妻子和儿子如何,商鞅处以极刑时,全家都被抄斩,说明他应该是 有家室的,但是却关于他家人的资料却极少,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得而知。在《大秦帝国》中,商鞅和秦国公主结婚但并没有子女。来在结婚之前 ,商鞅和一个叫白雪女子相恋并有一个孩子。后来她帮助商鞅逃往秦国变法,为商鞅生下一子。但为了商鞅能在秦国立足,不愿做他的妻子,她 劝商鞅娶公主。隐居山中13年,后被商鞅接回秦国都咸阳。商鞅处极刑,白雪随夫而死,他的孩子由白雪的妹妹和一个哑巴抚养并根据遗愿去学 习墨家思想。当然这两段美好的爱情故事都是电视剧虚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