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汉王刘邦成了诸侯国中最为强盛的一个,于是,刘邦便成了天下共主,当上了汉朝的皇帝。但是刘邦这个皇帝可比秦始皇差了不是一丁半点,首先要从国家的制度上来看,在当时,秦始皇继承了其祖宗基业,累计数百年的经营,有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战略体系,并且在吞灭六国的时候采取的是直接消灭其反抗力量达到一统的。也就是说,在秦始皇时期,统一六国不过是一个命运使然的结局,比如,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派蒙恬北进匈奴,攻城略地,又派兵南下,收复百越之地,并且还可以修长城建阿房宫,可见,秦国之国力之强盛,秦始皇之威不可阻。在刘邦时期,刘邦的御驾竟然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朝中大臣连马车都坐不上,只能坐牛车上朝,从这些细节角度上来看就能观察出两个时期的国力差距。
网络配图
汉朝的法律及制度基本上是继承了秦朝的,汉朝的王庭力量也多在关中,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前的势力范围,在这一范围内,对于民居百姓的区别不过是换了个皇帝而已,因此,从生产到各种行政上面,都能很快的融入其中。而关中以外的地区,虽然是汉朝的国土,却不在王庭掌握之中。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远远高于郡,诸侯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诸侯国拥有强大的武装,由诸侯王随意调遣。此外,还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这种时势之下,最终成为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他们与王庭只是一个实力有主次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朝廷不仅难以依靠这些诸侯国进行皇权控制,还的防着这些诸侯国。朝廷有很大一部分力量得用于钳制这些诸侯王国,朝廷一旦失了势,这些诸侯王就会趁机起而代之。这种相互制约的力量使得朝廷很难团结一心,对外发展。
网络配图
汉初共有异姓王七人,刘邦在建国初期的国策上面则是在极力消除诸侯王势力,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以谋反罪名消灭。接着是韩信,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5年后,刘邦夫人吕皇后对被软禁多年的韩信仍不放心,又用计将他处死于长安宫中,并且诛连三族。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
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赵王张耳本是刘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谋反被废除王位,贬为宣平侯。
网络配图
公元前196年,当另一将领阳夏侯陈豨被逼反叛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最残忍的是,刘邦杀了彭越之后,为了威胁警告其他将领和功臣,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派人分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因此更加胆颤心惊。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这样,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