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应担的分内之事,一旦皇帝脱离了主业,便是不务正业,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最终耽误的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宁。于是,他的皇帝也就算是做到了头。下面酒有本文向大家介绍这位”不务正业“的皇帝吧!
客观地讲,汉朝在中国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年代,赫赫武功,飞扬文采,都是引发后人无限追忆的!不过,它也未能脱离中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通病。
高度集中的封建皇权让它的后宫生活充满了糜烂、奢侈、荒诞之风,即使是文治武功盖世的汉武帝,也曾有“不可一日无妇人”的奢靡之举,而到了灵帝时代则不能仅仅用糜烂、奢侈、荒诞之词来形容了,或许最合适的词就是淫乱。
网络配图
如果对灵帝这个人稍微陌生的话,只有提到另外一个人,大家就会知道他是谁了,灵帝其实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个傀儡皇帝汉献帝的爸爸。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想来即使献帝有心直起腰杆子做皇帝,面对先皇留下的那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估计也是无能回天。
首先要说的就是,汉灵帝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朝览御毫无兴趣,而对“做买卖”却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皇帝号称天下之主,富有四海”,这都是虚的,只有把这钱攥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实在的。
灵帝的确有想法,对于“现金流”的重要意义认识的深刻而透彻。于是,每当外邦、各郡、各封国进贡过来后,他总是未等入国库前,就先行抽成据为私有,直接送进皇宫,还美其名曰“导行费”。
汉灵帝的这种做法,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当然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宦官吕强公开表示了自己的愤怒,他写奏章委婉地劝汉灵帝说:“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归之陛下,岂有公私?
而今中尚方敛诸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臧,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之财。调广民困,费多献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献其私,容谄姑息,自此而进。”
大概意思就是,汉灵帝作为天子,应当以天下为重,不要为贪几个小钱惹得百姓不安。然而,汉灵帝还没看完就勃然大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又踩了两脚,叫来吕强的监护人张让,让他狠狠教训一下自己这个混蛋儿子。
张让是谁?张让其实也是个宦官,只是权力非常之大,地位非常之高,连汉灵帝都说:“张常侍是我公。”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个牛老爹,估计吕强不仅仅只是挨一顿骂而已。
自然,张让回去把吕强骂了个“狗血淋头”,从此之后,汉灵帝继续我行我素,“导行费”照收不误。通过大收“导行费”,他给自己积攒了一笔丰厚的钱财,便在西园设置了一个小金库把这钱存了起来。
他有了丰厚的本金,财大气粗,就开始开创自己的商业事业,在后宫建造了一条“商业街”。这条街简直就是市场经济的缩影,应有尽有。
比如,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商店和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他与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
就这样,灵帝整日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理会朝堂上那些“小事”。他既要讨价还价,又要忙着数钱,可谓玩得不亦乐乎。肆中的货物都是民间搜刮来的珍奇异宝,所以他也不甚爱惜,亏了就亏了,偷了就偷了。
网络配图
甩手掌柜败家子,反正不是自己流血流汗挣来的。宫女嫔妃太监们相续偷窃,甚至为了谁偷的多谁偷的少而暗地里争斗不休,他一概不问。
最值得一提的是,灵帝的确是个懂做买卖的高手。他发现,买卖点奇珍异宝、胭脂水粉、服装绸缎赚钱太慢,于是,他又搞起了房地产开发。看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确是王道,两千年前的汉灵帝就知道了这个“秘密”。
灵帝将搜刮来的大量钱财,拿回河间老家去买田宅、起第观,进行地产投资。他还蛮有忧患意识,觉得有了这些家产,万一当不成皇帝时,还能回去作个土财主。不过他搜刮来的钱财实在太多,买田置地之外,还有不少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