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出生于当时十分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东晋初年的丞相,历仕过三代皇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一度权倾朝野,宅心仁厚,性情温和,为人颇有远识,极具政治才干。此外王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书法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导一生在政界建立诸多功绩,最初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为他出谋划策,全心全意辅佐他,在元帝登基后,又助他多次平定谋反,维护帝室,稳固政权,严明君臣关系。
王导性情宽厚仁德,施行德政,讲求历法,能够隐忍,心怀恻隐,能够做到君臣关心和睦,社会风气良好,使百姓爱戴他,能够笼络人心,招募人才名士,为己所用。此外,王导任丞相期间,十分注重教育,兴建学校,选拔老师,复兴德理朝纲,改良社会的教化、风气。王导晚年不理朝政,保持糊涂,以此来稳定各势力之争的矛盾。
王导的书法造诣极高,十分热爱书法,在当时的书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时常教导王氏族人要怀着尊敬之心研习书法,家中出了很多书法家,被称为书圣的侄子王羲之,能有如此成就必然与他的指点有关系。
王导留有著作十一卷,收录在全晋文中,对后世十分具有意义。
王导心系朝廷兴亡,他的宽政正好符合当时东晋的社会背景,致力于调剂各方矛盾,以谋求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他的所作所为对当时的东晋朝廷而言是贡献极大的。
王导书法
王导,东晋初年的丞相,历仕过三代皇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一度权倾朝野,宅心仁厚,性情温和,为人颇有远识,极具政治才干。此外,王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书法界也颇具知名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导十分擅长书法,其中最突出的要数行草,他偏爱钟繇的字,常常拿出来效仿、练习。据悉西晋末年,社会处于极度混乱的时期,王氏举家南迁,他将一张写有“贴在人在,贴亡人亡”誓言的法帖随身携带,书法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当时王导也没有忘记将钟繇的字帖藏在身上,时不时掏出来看看、写写,可见他对钟繇书法的钟爱。此外,王导不但学习、吸收前人的书法,还能自成体系,独具个人风格,在当时的书坛上有很高的名望。
王导在书法界也是名列前茅的,他一得空就爱摆弄笔头,一写字就停不下来了。后人对王导草书的评价是,饱含风骨却又典雅高韵,不仅有武将的魄勇,也不失戏鱼般的灵动。
王导常教诲王氏族人要尊重书法,时常习之,且王导作为王羲之的叔父,王羲之能有后来的成就,也与他的指点脱不了干系。
王导流传至今的书法佳作有《省事贴》、《改朔帖》,其中《改朔帖》成为如今草书发展中的典范之一。
王导与书法的渊源深厚,是行草中的“能书”,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光增色,从而遗芳后世。
王导王羲之
王导,东晋初年的丞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是书法界名列前茅的人物,颇具名望。王家与书法的渊源极深,他的侄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圣”王羲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导十分重视书法的重要性,常常教诲王氏族人要尊重书法,时常习之,且王导作为王羲之的叔父,想必王羲之能有后来如此卓越的书法成就,也与他的指点脱不了干系。除此之外,叔侄之间还流传着有趣的典故,据说王羲之能够抱得美人归,正是多亏了他的叔父。
在《晋书王羲之传》有关于他东床快婿的记载,当时王导作为东晋丞相,与太尉稀鉴是关系密切的友人。稀鉴膝下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千金,视为掌上明珠,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便有意为她寻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稀鉴听说王导家中有多个儿子和侄子,个个一表人才,遂与他提出联姻。王道与之交情颇深,不假思索便答应了,回家告诉儿侄们,令其多做准备,待日后女方前来选婿。
次日,稀鉴便前来观望挑选,只见王家众青年才俊个个精心准备,衣饰华丽,稀鉴见他们都过于紧张,反而觉得有点虚伪不够真诚,因此没有特别满意。此时他看到外庭中有一位公子,不修边幅,随意的半躺着吃东西,显得对选婿一事无动于衷的样子,稀鉴便一眼相中了他。
这个人就是当时已在书法界初具建树的王羲之,他就是这样凭借真实自然不装模作样的性格赢取了稀鉴之女,龙床快婿说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