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游江南:或导致他735年科举的失败

2021-06-17 19:03:32 作者: 杜甫游江南:

  唐开元十八年(730),杜甫有过一次短暂的漫游——郇瑕之游。这一年,河南洛阳的洛水泛滥成灾,房屋倒塌,河里的船只沉溺了不少,就连坚固无比的永济桥都给冲垮了,严重的水患让杜甫第一次出了趟远门,去了郇瑕,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猗县一带。然而,这次因为天气原因而去避灾的出行,留存下来的信息除了他在那里结识了韦之晋与寇锡,其他的踪迹无从详考。第二年,也就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刚过弱冠之年的杜甫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漫游:

李白

网络配图

  吴越之行。

  杜甫刚刚举行完成人礼,时任兖州县令的父亲杜闲不但没被“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古训束缚,而且鼓励杜甫辞亲远游,他甚至在杜甫临行前还千叮咛万嘱咐地说,到了南方一定要抽空拜访两个人,一个是杜甫的叔父杜登,另一个是杜甫的姑丈贺撝。

  就这样,20岁的杜甫怀揣一颗梦想飞翔的心,意气风发地上路了。

  唐代诗人杜甫(712-770)的一生,除了几次短暂的为官生涯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奔走在流浪的路上。这一富有深意的经历,对杜甫个人而言,是生之艰难,但对唐诗而言,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诗作。他被冠之“诗圣”,并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虽然毕生动荡不安,但是年轻时期的一次江南远行,却是人生一次难得的自由之旅、审美之行。从江宁(南京)到吴越,刚过弱冠之年的杜甫的这次青春壮游,一游就是四年。江南的秀山丽水,不仅滋润着他那颗年轻而烂漫的诗心,同时也润物无声地形塑了他的审美与人生意趣。

  江宁:泛舟湖上,闲来敲棋

  唐代的洛阳,是古老运河的中转点,向北可至永济渠,向南通往温润的南方。他从洛阳出发,在京口经广济渠过淮水、邗沟,经历数日的舟车劳顿之后到达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这也是杜甫江南之行的第一站。

  这座烟水氤氲的六朝古都,杜甫一定早在前辈诗人谢灵运、鲍照的诗句里领略过它的旖旎风采。然而,他在江宁的行踪飘忽不定,时间也短,有迹可循的是他曾去过一座名叫瓦棺寺的寺庙,在那里见到了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唐代的瓦棺寺已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寺庙,在杜甫拜谒之前大诗人李白就已经造访过并写下了《登瓦棺阁》一诗。为什么这两位被誉为唐代诗坛双子星座的大诗人都不约而同地造访同一座寺庙呢?

  这一定和瓦棺寺深厚的文化沉淀有关吧。

  据《瓦官寺碑》载,“江左之寺,莫先于瓦官。晋武时建以陶宫故地,故名瓦官,讹而为棺。或云:昔有僧诵经于此。既死,葬以虞氏之棺,墓上生莲花,故曰瓦棺。中有瓦棺阁,高二十五丈。”及至唐代,瓦棺寺已有三绝,分别是戴逵亲手制作的五躯佛像,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以及顾恺之的《维摩诘像》。极有可能,正是这三绝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纷至沓来——果然,杜甫在瓦棺寺就被顾恺之的《维摩诘像》深深地吸引了。

  相传,在中国画史上留下《女史箴图》等经典画作的大画家顾恺之在瓦棺寺重修之际,作为当时的社会名流受邀“呜刹注钱”,也就是捐钱。他当时就潇洒地答应捐助百万——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眼看着交钱的日子到了,顾恺之遂来寺里,求得一面粉墙,闭门画了月余,维摩诘的躯像画好了,就在将点眸子之时,对寺僧说:“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很快,就募得百万。

  这则记载于《京师寺记》的传奇,也许只是一则口口相传的轶事罢了,但对杜甫而言,与顾恺之《维摩诘像》的不期而遇则是他青年时期受到的一次良好的美术教育。这种实地踏勘的美学储备,与之前接触的公孙娘的剑器舞、李龟年的歌声集体构成他美学修养的一部分。

  有点兴奋的杜甫,硬是从陪他游玩瓦棺寺的郑八跟前求得一幅壁画的临摹作品。这一点,在他47岁时在长安送许八回江宁时写下的《维摩诘像》里可以找到证据。诗里的“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说的就是他得到拓本并留下深刻印象以及多年之后的念念不忘;51岁时,他在成都写作《题玄武禅师壁》一诗时的“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说的也是这壁画;56岁他带病抵临夔州,在五言百韵长诗《秋日夔府咏怀》里还深情地提到顾恺之的艺术,毫无疑问,“顾恺丹青列,《头陀》琬琰镌”的句子,说的还是这壁画。

  在江宁,他还和一位名叫旻上人的僧人交往甚密。

  他常常和这位不知隐于江宁哪座寺庙的高僧一起泛舟湖上,闲来敲棋,纵论风月,好不惬意。后来,他在那首《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的诗中追忆了这段逍遥岁月,并捎去了对旧友的丝丝牵念:

李白

网络配图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吴地:姑苏台怀古

  离开江宁,杜甫沿着长江与古运河,来到了吴地。和漫游江宁一样,杜甫在风雅吴地除了寻古访旧,就是纵游山水。但相比江宁,他在吴地的行走路线要清晰得多,其踪迹大致如下:

  姑苏台。这座亦称姑胥山的地方,因山上有台又名姑苏台,是当年吴王阖闾眺望太湖的地方。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在吴中称王称霸,日渐得意骄傲起来,开始大兴土木,他花了五年时间建成的姑苏台,就是他荒淫无度的游玩娱乐之地。据《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所记载的,此台之建,“使道路常有死者,街巷哭声不绝,百姓困乏,军士痛苦……”就在吴王夫差与美女们沉浸在欢乐逍遥、穷奢极欲之时,越国进攻吴国,在公元前475-473年,前后三年把吴国城池团团围困,使吴国城中断粮断炊,百姓饥荒,士兵无力作战,不堪一击,越兵轻易而入,很快占领了吴国城池。颇有历史深意的是,在越兵进攻之时,吴王夫差带领亲信狼狈逃窜至姑苏山上,当他们在这里苟延残喘之际,追来的越兵将其围困山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求和未成的吴王夫差仰天叹息,后悔当初未听伍子胥的忠告,使自己陷入到这等地步,于是用大巾盖脸,自刎而死,姑苏台也被越兵付之一炬,化为废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