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中国古代,每逢王朝末期,就会人心离散,众多野心家伺机而起。而刘裕和朱温就是这些野心家里的佼佼者!两人的上位经过都是前期从叛到平叛成为朝廷的肱骨之臣后一步步篡夺朝廷大权。
刘裕之于桓玄,朱温之于黄巢,无不如此。
笔者仔细对比后,发现两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且不只局限于上位过程。
一个是起于东晋末期的寒门贵子,一个是成于盛唐之后的英勇豪雄,时代终究会属于他们!
无论是被门阀左右的东晋,还是被藩镇凌弱的晚唐都坚持过了百年,所谓事物存在必合理,之所以还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是因为门阀、藩镇都有一个利益平衡,王庚桓谢、安史王李,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厉害,实则在短时间都无法打破。
正因为刘裕和朱温的出现,局面才焕然一新,开辟新的王朝。所以他们的上位之路颇为坎坷,注定了六亲不认,时人将他们谓之枭雄
枭雄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更看重规则,枭雄更看重结果,刘裕如此,朱温亦是。这点在他们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将枭雄的特质表露无遗。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谢玄亲临前线,以八万北府兵大败前秦八十万军队,奠定东晋偏安格局!加之之前又耗死了当时野心勃勃的桓温,谢家一时间风头无两,东晋朝廷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安定。可谁知道,没过多久剧情就出现了大反转:先是孙恩之乱,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刘牢之和刘裕经过多次苦战, 才最终平定。没成想桓温幼子桓玄趁势崛起,杀东晋宗室司马元显,夺刘牢之兵权,在大亨元年(403)威逼晋安帝禅位,谢家也风光不再,刘裕暂投桓玄以养韬晦。
之后桓玄对于刘裕多有重用,特别在刘裕平定孙恩妹夫卢循之乱后,因功加封为彭城内史,桓玄更对它款待备至,恩宠有加。甚至桓玄对司徒王谧曾言:“昨日看见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豪杰。”《宋书.本纪第一.武帝上》有所载:
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讳,风骨不恆,盖人杰也。”
遗憾的是桓玄的恩宠最终未能让刘裕归心,在之后的元兴三年,他即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利用自身过人能力,短短两年间就在次年平定桓玄迎接安帝复位,再通过一系列北伐,刘裕彻底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大权,于元熙二年(420)篡晋建宋。在那个门阀士族垄断的时代,可以说他作为寒门代表,能崛起堪称奇迹。
究其成功原因,枭雄特质占了很大因素,因为重视结果,对桓玄的多加恩宠无动于衷;因为重视结果,不顾门阀反对,北伐建立空前威望;因为重视结果,篡晋称帝后,冒天下之大不韪重用寒门、打压士族,尽杀主动禅让的东晋皇室,让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第一次受到空前打击。
五百年后的朱温亦是如此!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他参加了王仙之、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为作战英勇,很快成了起义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当长安、洛阳攻陷之后,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他又与左军使孟楷不和,还听说黄巢军队窘迫困厄,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他看准了起义军必将失败,于是就在中和二年(882)归附唐军。
和后来的明军在明,灭虏剿寇不利,却在投降之后成为统一主力一样,朱温在投降之后,也迅速联合李克用剿灭了自己原来的老东家黄巢和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因此他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之后甚至进封梁王。
彼时朱温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张势力,和另外一大强藩李克用鼎足而立。对于这个劲敌,朱温再一次发挥了他的枭雄本色:在两人的一次酒宴之后,李克用醉话刺激了朱温。为了私人恩怨,更为了扩张势力,竟然朱温堂而皇之的于当晚派遣军队放火攻击李克用下榻的旅馆,李克用幸得下属拼死保护才捡回了一条命,这也是后来其子李存勖发奋图强、势要报仇的原因之一。《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为我们复原了当时的真相:
过汴州,休军封禅寺,硃全忠飨克用于上源驿。夜,酒罢,克用醉卧,伏兵发,火起,侍者郭景铢灭烛,匿克用床下,以水醒面而告以难。会天大雨灭火,克用得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随电光,缒尉氏门出,还军中。
而因为他的这些流氓作为,为扩张势力不择手段,以至于成为唐末藩镇中最大的割据势力。在天复元年(901)率军进入关中,彻底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此后通过废立皇帝、树立威望,于天佑四年篡唐自立,成为五代第一位帝王。
可以说刘裕和朱温都是枭雄的代表,同样起于寒门,同样从判到平叛掌握朝廷大权,再建立新朝 ,一位为南朝第一位皇帝,一位为五代第一位皇帝,在他们的身上,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共同点之外,仍然具有很大不同。
个人战绩:刘裕高于朱温不是一点半点。刘裕先平定孙恩卢循之乱、再消灭桓楚、西蜀、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北伐为祖狄、桓温以来集大成者:消灭南燕、后秦、降服仇池、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复长安、洛阳二都,使得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刘宋也因此成为南方四朝中国力最强盛的一朝; 朱温其人更多的是取巧,联合李克用败黄巢、然后极力扩张势力,压制李克用,促使李茂贞求和,最后废立皇帝获取威望,建立后梁。个人品德:高下立判。刘裕为东晋大将时就倡导了义熙改革,篡晋建宋后更是励经图治,清简寡欲,不事奢华;朱温称帝后,穷奢极欲、声色犬马,趁儿子们出征在外,让自己众多儿媳轮流侍寝,导致之后被亲子朱友珪所弑杀。也因此造成了史书对他们的评价截然不同。《宋书.本纪第三.武帝下》对于刘裕的评价为:
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书中盛赞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朱温,《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二》有所载: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