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李鸿章到底是不是背锅了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用这话来形容晚清重臣李鸿章再合适不过了,李鸿章本是“心有鸿鹄志,腹有锦绣文”的天才,可偏偏他生错了年代,生在了日薄西山的清末。
好在,即便是身处内外交困的晚清,李鸿章这坨金子也终究是发了光、发了热了。
李鸿章之发光发热是在他提前瓜代了曾国藩之后,表面看替代曾国藩是他兴盛的开端,实际上这却也是他一生困境的开端。
从1871年李鸿章签下《中日修好条约》这天开始,他的后半生便一直在不断的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每签一次,李鸿章的“黑”就加深一层。直到最后,他李鸿章的名字开始变得不代表自己而成为国家契约的一环。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对大清的贡献毋庸置疑,但他对大清的贡献越大,对国家的亏欠便也越大,这话听起来很矛盾,可实际上却并不矛盾。
这种不矛盾是基于:此时的大清一直在慈禧的统治下干着丧权辱国的事情,李鸿章恰又是办这些辱国事的最大帮手,如此,说他有功于大清却亏欠国家一点也不为过。
换句话说便是:李鸿章为大清背了黑锅,而且是很多口。
背黑锅者或许本身并不黑,但即便如此也往往会因为所背锅子颜色黑而被看成“黑色”,而若锅太重,则背锅者还经常会有被“闪到腰”的情况。
1895年,年已73岁的李鸿章再次得到大清国重用:被委派签署《马关条约》。
史书上关于《马关条约》中中国具体赔偿日本的金额是2亿两白银,实际上,这个惊人的数据原本更惊人:为3亿。
之所以降了1亿,是因为在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在驿馆外被袭击了,一个日本人举枪击中了李鸿章的左脸颊。
最后,基于此事中对李鸿章的亏欠,日本方将赔偿金额减到了1亿。这便是李鸿章背锅过程中闪到腰的具体。
事发后,依旧心疼大清国银子李鸿章还可怜兮兮地对日本方说:“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
最终,李鸿章挨的那枪抵了1亿两,他怀着一丝小小的庆幸叹道:“1枪抵1亿两,值了。”
生命中从来有不可承受之重,1901年,代替清政府签下平生所签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签完字回家的路上,李鸿章便开始大口吐血,医生当时的诊断是:胃血管破裂。痛中思痛的李鸿章还在病榻上给朝廷上了最后一道奏折,上书: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收到这封奏折时,慈禧便也收到了李鸿章病危的消息,当时她就一边流涕一边哀叹道: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这如此重荷,更有何人分担。”
这封奏折被送到慈禧手中后不久,不堪重负的李鸿章便撒手人寰了,死时年78岁。
去世前,李鸿章还得了失语症,死前状况十分凄惨。因为失语,所以李鸿章并没有留下严格意义上的遗嘱。
李鸿章死后,大清当权者慈禧太后痛哭流涕且捶胸顿足。
可以肯定,从慈禧在李鸿章死后的反应便可看出,对于这位见过风浪的当权者而言,李鸿章的去世对她而言是极大的损失。而慈这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便是:她在此后再没有了合适的背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