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屌丝到凤凰男?姜子牙的故事只是传说!

2022-09-10 16:35:55 作者: 从老屌丝到凤

  从老屌丝到凤凰男?姜子牙的故事只是传说!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起姜子牙,他的名字就值得一说。民间整天姜子牙长、姜太公短地叫着,其实这严格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上古时称呼一个男人,不是秦汉以后通常的“姓+名(或字)”的模式,而主要是“氏+名(或字)”的模式。所谓“姓”,通俗地说,就是一个血缘共同体的总的符号代称;而所谓“氏”,则是这个血缘共同体壮大之后,每个分支的符号代称。

  回过头说吕尚,他确实是姓姜。但起源于西部的姜姓是一个大姓,光是姜姓的古国就有不少,其中一个就是吕国。姜子牙是姜姓吕国那一支的后代,按“氏+名(或字)”的先秦男子称谓格式,自然就该叫“吕尚”或“吕子牙”,而不是“姜尚”或“姜子牙”。

  说完了吕尚也即姜子牙的姓氏、称呼问题,我们再来说说他为绝大多数人熟悉的面孔,也即传统史书和演义小说中的那个面孔。

  吕尚面孔一:

  出生地:东海边

  出身:远祖为贵族(五帝时的四岳)

  现实身份:穷困平民,半生潦倒

  形象:白胡子老头

  能力:养活不了自己,但却精通韬略、有安邦定国的本领

  发迹原因:渭水边“钓”到周文王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最初那是干啥啥不顺,做啥啥不成。不少战国、汉代的古籍也说吕尚的前半生是很穷困潦倒、很倒霉的。

  《史记》中就记载,“吕尚盖尝穷困”,意思是吕尚大概以前曾经很穷困。

  《战国策·秦策五》中,魏国人姚贾曾对秦王说,太公望,是被齐地妇人赶出门的上门女婿,是朝歌市场上连肉都卖不出去的蹩脚屠夫,是被一个叫“子良”的贵族驱逐出去的没用家臣,是在棘津这地方出卖劳力都没人雇佣的废柴佣人。

  另外,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西汉刘向的《说苑》、《楚辞·九章·惜往日》里,都有吕尚当过上门女婿或市场屠夫、小贩等的记载。

  《封神演义》里后面还说,姜子牙因为会看风水算卦,在坐馆算命时拿住了狐狸精假妲己(《演义》说真妲己被狐狸精附体了)的好朋友琵琶精,被丞相比干发现,推荐给纣王做了名大夫。但是后来假妲己陷害姜子牙,让纣王命他督建摘星楼;姜子牙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劝谏纣王停建摘星楼,被纣王追杀,又丢官逃遁。

  在古籍《孟子》《史记》中,也有吕尚曾在商朝为官、后来又离开的记载。《孙子兵法·用间篇》甚至说,“周之兴也,吕牙在殷”。也就是声称吕尚在朝歌当官,是做间谍的干活。

image.png

  姜太公卖面被马踏

  那么吕尚这个半生潦倒的倒霉蛋,是怎么得遇西伯昌而发迹的呢?因为年代久远,这个具体过程,连西汉时候的太史公都闹不清了,所以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里把听到的几种说法全罗列了上去。

  这第一种,也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自然就是大家熟悉的姜太公在渭水边“直钩钓到周文王”的故事。这个故事众人皆知,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

  第二种说法,说的是西伯昌被囚羑里期间,周国大臣闳夭、散宜生急于救主,得知吕尚的才能,将他请来,三人一起四处求得美女、骏马和其他珍宝,救出了西伯昌。此后,吕尚就跟着西伯昌一起来到周国。

  至于吕尚得遇西伯昌时的年龄,春秋以前的史料,如《尚书》《易经》《诗经》和甲骨文、金文等,都没有明确提及。战国到两汉的古籍,则开始把初见周文王时的姜太公说成是一位白胡子老头。如《荀子》和《韩诗外传》《尉缭子》《说苑》里说,吕尚遇到周文王时是70多岁了;《楚辞》说得更邪乎,说吕尚遇周文王时已经90多岁了。

  一介布衣甚至可以说贱民,大半生怀才不遇,潦倒不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到了须发皆白的70多岁或90多岁高龄,他遇到文王识人,居然一下子发达起来,成为帝王师。后世因此就把吕尚当做大器晚成的典型。这样的故事,简直太励志了!难怪很早以来,吕尚(姜子牙)就被塑造成神仙形象。

  不过吕尚的这些故事显然过于传奇了些,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的那句名言——“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想必很多人会怀疑,历史上真实的吕尚,难道真的像上面那些古书中描述的这样吗?

  人们的怀疑,首先是从吕尚的年龄开始的。

  前面说过,春秋以前的史料并未对吕尚的年龄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战国和汉代古籍里说吕尚见文王时都70多岁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说是90多岁了,这真的可能吗?在《诗经》和《逸周书》里,却记载了一件事,可以证明,吕尚在文王去世多年后的武王伐纣之时,也绝非八九十岁以上的耄耋老人!

  《诗经·大雅·大明》有诗句云:“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原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句描写的是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时(此时距离文王得吕尚已经有十余年了),吕尚乘着战车,像盘旋而起的雄鹰一样猛冲敌阵的情景。

  《逸周书·克殷解》则记载:“周车三百五十乘,阵于牧野,帝辛从。武王以尚父与伯夫致师。”这“致师”是什么意思?汉代大儒郑玄注释说:“致师者,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焉。”说白了,所谓“致师”,就是像一些古典小说、演义里描写的那样,两军对垒时,派出猛将出阵挑战,或者是派猛将率少数精锐直接冲击敌阵,来挫败敌人锋芒,鼓舞本方士气。

  既然《诗经·大雅·大明》和《逸周书·克殷解》可以互相印证,都说吕尚在牧野之战中作为先锋带头冲阵“致师”,那么问题来了:如前所述,如果吕尚真的是80多岁乃至100多岁的白胡子老头(战国、汉代古籍说吕尚遇文王时已经70多岁或90多岁,而牧野之战更在十多年后),一个那么大年纪的老人,乘坐在古代那种没有减震系统、没有橡胶充气轮胎的木轮战车中,飞驰于坑坑洼洼的纯天然原野上,不把一把老骨头颠散架就算不错了,还能像雄鹰一样迅猛冲击敌阵吗?一个那么大年纪的老人,怎么可能被周武王赋予“致师”的重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