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臣谢枋得为什么绝食也不愿入仕蒙元。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史载谢枋得生于公元1226年,字君直,号叠山,今天的上饶弋阳县人,出生于一个仕宦的书香门第之家。因而受到家风的影响,自幼酷爱读书,有过目不忘之功。
谢枋得为人十分豪爽,蔑视权贵,嫉恶如仇。天性喜欢直言,几乎每次与人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要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奋起,一副非常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为已任。
有着这样的性格必然会造就他爱国爱民的行为举动,从他后来的人生来看,谢枋得谱写的是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豪迈奇绝,可谓自成一家。
谢枋得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南宋末期,宋理宗赵昀执政后期,封建统治内部极其的荒淫腐朽,再加上宦官董宋臣和权臣贾似道的祸国殃民,南宋末年的政治可以说是十分的黑暗。
公元1256年,谢枋得进士及第(同年及第的还有后来著名的爱国名臣文天祥),他原以为按自己的水平来说,排在第一梯队,考中甲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哪知待到发榜时,其大名却出现在了乙科。
各位,此时可能有疑问了,难道是这个谢彷得又是和历史上那些大才子们一样,一到考试水平就不行了。非也非也呀,原来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对朝廷哦几位实权派高管有抨击的言行啦,因而才被降级录取的。
说真,从历史上一些类似的事件处理结果来说这还算是轻的啦。及第后不久,谢彷得便被任命为抚州司户参军,可我们这位谢大咖愣是没有去上任。直接等到第二年再考,这次分配的是担任建宁府教授。
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开始大举侵略南宋,谢枋得被朝廷升任为礼兵部架阁,也就是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以便保卫饶、信、抚三州。我们这位谢枋得同志可谓是身先士卒,先是主动变卖家产,而后又多方筹措,给后来的抵御蒙古的战争夯实了基础。
公元1264年,谢枋得被任命为考官,当时的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奉行投降主义,曾主张给予蒙古军赔款求和,这就让谢枋得等爱国主义的主战派极其不满意了。因而,便以贾似道这件求和的政事为题,言“兵必至,国必亡”,指出贾似道“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
这还了得,一个为朝廷招贤纳士的主考官竟然以此为题,公然抨击当今圣上的第一红人,绝对的实权派贾似道贾丞相。于是,自然会有一些想趁机晋升的官员把这件事情上报给贾似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结果是可想而知啦。贾似道便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几年前在担任礼兵部架阁期间曾冒领使用科降钱等莫须有的罪名,贬谪到今天的湖北阳新县去也。
直到三年后,即公元1267年,朝廷才赦免其罪,允许回到老家居住。不久被地方官吴潜招致府中,投入到组织民兵招募和抵抗蒙古军队的斗争中。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5年,元兵在大将伯颜的率领下大举进攻南宋,以期统一。
这一年,谢枋得再次被朝廷启用,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在此国家存亡关头,谢枋得没有因此前不公正的待遇而撂挑子,而是主动挺身而出,组织多方民间力量参与抗战。
但也许是南宋的气数已尽,更或是一个腐朽透顶的大厦终将会倒塌吧。不仅南宋的最高统治集团畏战,一大批高官们更是弃职逃跑,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吕师孟等封疆大吏和将领们是纷纷降元,致使南宋大片国土沦丧。
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打过长江,进入到了南宋的江南地区。虽然有谢枋得等一批爱国人士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三月,元军占领了南宋的首都临安(今天的杭州),实现了前不久刚亡国的原金朝皇帝完颜亮提兵西湖,立马吴山的梦想。
宋恭宗、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氏等一干南宋皇室和他们的老祖宗一样被俘押往元朝上都,和他们老祖宗所不同的是,这位谢氏曾下诏臣民们降元。这时的谢枋得等爱国志士却没有接受,
同年五月,宋端宗赵昰即位,谢枋得被任命为江东制置使。再次招集各路义兵,继续进行抗元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回天乏术,南宋走上了灭亡之途。无奈的谢枋得为了躲避元军的追捕,被迫隐姓埋名流寓建阳,以卖卜教书度日。
元朝在统一中原后,为了达到长治久安,进而采用了拉拢大批原汉族士大夫的做法。由于谢枋得的才名和威望,自然是元朝廷要拉拢的第一号人物,结果是多次的诱降都被他严词拒绝。
公元1288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时任福建行省的参政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强行押送谢枋得北上大都。
到达大都后,谢枋得被特意安排到悯忠寺中休养。也许是命格,更或是性格所致,巧的是,在谢枋得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块纪念孝女曹娥的碑。原本就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他在看到碑文后,不禁的感叹道:“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
至此,开始绝食。五天后,时年六十四岁的谢枋得以死殉国。
纵观谢枋得的人生,爱国和忠君的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但他的忠君并不是迂忠,在接到太皇太后谢氏的投降诏命后并没有放弃抵抗,因而,他的这一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最为后人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