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不似人君——魏襄王原来是这样一个愤青 ,中国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纵横战国半个多世纪的魏惠王,终于鞠躬尽瘁了。关于魏惠王的年纪,有一种说法,说他生于公元前421年卒于公元前319年,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计算的话,这位老兄寿命高达102岁,很有可能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上帝王当中最长寿的人。如果这种说法可信的话,不管魏国在魏惠王的手里变成了怎样惨不忍睹的烂摊子,反正他是活够本了。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因为在《史记》和《战国策》当中,都没有具体提到他的出生年份,我们听听就算了。
魏惠王那么一死,很多人就有想法了。首先想法最强烈的就是孟子他老人家,好不容易周游列国找到了一个能听自己意见的大国国君了,以为找到摇钱树了,找到靠山了,没想到魏惠王还没开始实施自己所说的仁政,就已经嗝屁着凉了。孟子讨不到任何好处,气得实在没办法。更要命的是魏惠王死了,他的儿子——接任的魏襄王,似乎也没有用他的意思。这个小伙子是个愣头青,还特矫情,孟子形容这个人是“望之不似人君,不见有所畏焉”,意思是说,君主应该通情达理,雅致幽缓的。可是这位星爷好像是个土包子,穿上龙袍不像太子的,一眼瞧过去,就不是一个正经当君王的,所以说他望之不似人君,在广东话里有一个句型叫看上去就不像什么什么,萌山挥动即妈妈骂啦。这种句式,可能最早的祖先就来自于孟子这句句型了,望之不似人形啊。正因为如此,孟子才无可奈何地踏踏实实地离开了魏国,又到齐国去找机会去了,临走还气急败坏地甩下了这一句话,说:魏襄王就像个山大王,根本不听话。不过,孟老先生根本不去反思一下,他自己说的话有多大的说服力。
魏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任了,还有一个人在活动心思。这个人就是张仪,张仪到魏国卧底好多年,成绩不明显,一直在感叹这魏国怎么就那么难忽悠呢,这魏王怎么就那么聪明哪。好,现在老魏王死啦,新魏王一看就是个生瓜蛋子,张仪又来精神头儿了,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准备向新一届的魏王发动总攻。而秦国军队也在这个恰当的时候出动了,尽可能的在武力上,给张仪最有力的支持。
张仪千算万算还是失算,因为秦国军队每一个动作都牵动了一连串的心弦,最紧张的莫过于齐国,敌人的强大意味着自己的削弱,谁都不愿意看到秦国壮大起来。这个时候已经是齐国老大的齐宣王,终于坐不住了,于是公孙衍的合纵计划终于宣告完成了,下一步就要进入实施阶段了。这个所谓的实施阶段,指的是战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即将发生,这就是“五国伐秦”。五国伐秦,背后的推手,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合纵英雄公孙衍了。撵跑了张仪,掌了魏国的大印以后,魏惠王又及时恰当地死去了,新的魏王上来,还没有成型的治国理论,这个时候不大展身手,那更待何时啊,可是公孙衍先生,还是觉得不够踏实,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单打独斗,太孤独了,不如找个兄弟,拍肩膀一块儿上,于是他就想到了被屈逐的前魏国相国惠施先生。
自从被魏老大赶走之后,惠施先生基本上对政治前途也不抱太大的想法了,这个时候正在宋国安养天年,每天闲暇有空,就是约人喝茶,辩论一些风雨雷电的哲学问题。这个时候,公孙衍来了,把这位先生从泥地里又拔了出来,惠施先生,您的第二春来了!
魏惠王一去世,各方都开始活动他的歪心思了。而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专门为您提一下一个人,就是继任的魏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魏襄王。这小伙子,纯属一愤青,还特矫情,刚才我们说了,孟子说他,望之不似人君。何以见得呢?我们就看他为老爸下葬的这个事情就知道了。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之余帮老爸下葬,那还是必须的。安葬的日期临近了,丧钟已经敲起了,但是没想到,大梁地区(就是魏国的首都)下起了惊世罕见的大雪,雪大到什么程度呢?积雪深得几乎埋住了牛的眼睛。
您想想,这牛就算是一头侏儒牛,那也得有一米多深呢,这公元前318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那下得可够狠的。下了这么大的雪,大伙的概念就是,先别急着下葬了,这么大的雪,做什么事都不方便了,可是这新任的魏襄王(口误说成了魏惠王)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不是个愣头青吗,他偏要在这么大的雪里面,为自己的父王下葬。那到底魏惠王能不能顺利地下葬呢?
在史书上记载,关于魏惠王下葬的事情,原文是这么写的:“魏惠王死,葬有日矣”。这里解释一下,葬有日矣,不是说已经埋了有好几天了,而是指埋葬的日期已经确定下来了。原文继续写道:“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到了牛的眼睛了),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群臣多谏太子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而已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不敢言,而告以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惠王下葬的日期定了,但是天突然下起了惊世未见的大雨雪,积雪都到了牛眼睛这儿了,甚至把城墙都压坏了。如果一定要下葬,必须新修栈道才可能下葬,魏襄王这位愣头青就一个劲儿地闹混说:我要给我爹送葬,我要给我爹送葬,谁也别拦着我。谁劝都不给面子,一概不听,大臣们就劝:大王,雪下的这么大还要举行葬礼,老百姓一定困苦不堪。国家的费用也恐怕不够用,还是请把日期推迟一些吧。这位魏襄王怎么说呢?他说,不行不行不行,如果因为百姓受苦而费用不足,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那是不义的不义的。好么,您瞧瞧,这位国军君根本就不讲道理,真是国君撒酒疯神仙也犯囧啊。
手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看看你,都不敢再劝,谁知道这个愣头青会不会一急就把自己的脑袋咔嚓一下砍下来,去给魏惠王殉葬,于是大伙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犀首。我们以前也为您说过,这犀首就是指公孙衍,公孙衍那是个老油条,看到这种架势,知道谁发表,谁傻冒,于是赶紧的,他说了,哎呀我这个,说了也不算吧。还是找惠施先生来,惠施先生说的一定有道理,惠施他那小逻辑,厉害呀。听了公孙衍的话,大伙还真的把惠施先生给请来了。这位大爷倒也爽快,直接说“诺”,就是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