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郑文公的悲剧人生:郑国无法回避的生死劫!接下来跟着中国知识网小编一起欣赏。
郑文公继位的时候,郑国国力已经大为消耗,文公的父亲和厉公和几个兄弟,包括郑昭公、郑子亹、郑子婴,数年之间内有郑国兄弟子侄的争斗,外有宋齐等国的政治干预,郑国经郑武公、郑庄公两代耕耘的强大国力,在这些年间就已灰飞烟灭。此时齐国九合诸侯,齐桓公已经成为中原地区最不容忽视的诸侯,即便天子也奉齐桓公为霸主,诸侯列国为齐国为首。郑文公方当郑国衰败之际,面对世仇宋国的软硬逼迫,郑文公的最佳选择,自然是选择临近的齐国作为依托,以稳固处于变乱之中的郑国。
但是对于南方的楚国而言,本来在北方拥有郑国这个联盟国,非常有利于楚国的北上,但是这个同盟关系并不稳固,这个跟中原人的意识形态有关,中原人往往认为楚国是蛮夷,不是礼仪之邦,中原人甚至不屑于与楚国建立外交关系。楚国历经数代君主的披荆斩棘,终于在春秋伊始打开北进中原的出口,即是宋国和郑国等国,楚国借此两国疆域,东可抵吴越,北可进齐鲁,西可遏晋国。宋郑之间的混战,恰好就是楚国的良机,因此自齐桓公称霸前后,楚国的北进战略就频繁在史书中呈现,这即是原因。此时郑国小兄弟选择齐国就触犯了楚国的利益诉求,楚国当然不答应,就要挥军北上。
公元前666年,这是个数字很好的年头。楚成王自持国大兵强,以郑国背叛楚国依附齐国为由,派遣王室成员公子元、斗御江、斗梧等将,发兵车六百乘出攻郑国。郑国国力衰微,在楚国大军冲击下溃败,数座城池被楚国攻破,距郑国都城数百里之遥,郑文公派遣使者,星夜驰骋飞奔齐国,借兵求援。齐桓公曾经力主“尊王攘夷”,如今面对南方蛮夷楚国的北侵,显然觉得楚国这个楚成王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说白了,郑文公就是齐国的跟班,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齐国大会诸侯,带领八国联军攻打楚国的附庸国蔡国,破蔡而后直抵召陵,大军即将踏入楚国边境,楚成王闻听战报,亦自惊慌,忙派大夫屈完到齐军订立盟约,郑国之危得以解除。
郑文公受齐国恩惠,自此也便屈从于齐国,中原之格局暂时得到稳定。郑文公这个人可能在父亲叔伯的权力争夺中受到惊吓,对于战争其实是相当憎恨的,这个人尤其喜欢享受生活,而且还比较好色,当年娶了陈国的女人,后来由于陈妫年老色衰,就又娶了两个夫人,而且都特别的宠幸,这就直接导致陈妫所生的太子华和公子藏整日忧心忡忡,后来乘机到齐桓公面前诋毁郑文公,希望借齐桓公之手帮助自己提前上位,没有想到推崇仁义礼制的齐桓公认为儿子诋毁老子是没有礼貌的行为,而且认为郑国内部事务应该由郑国自己来解决,就把太子华的请求透露给了郑文公,郑文公得知此事,龙颜大怒,直接就将太子华和公子藏杀死,还因此事对其他儿子产生了怀疑,诸公子全被赶出了都城。按理来说,齐桓公如此对待郑文公也算是仁至义尽,可是郑文公对齐桓公,并非绝对的服从,后来的周惠王时代的立储之争,郑文公就选择站在齐桓公的背立面。
周惠王喜欢王子带,但这个王子带却没有得到大多数中原诸侯的支持,而且齐桓公甚至与宋鲁卫陈等国会盟,公开宣布支持太子姬郑为储君。这件事情彻底激怒了周惠王,他觉得自己尚且没死,太子就能得到诸侯们的如此认同,这显然是夺了自己的光芒,让自己很没有面子,便派出大臣到郑国挑拨离间,加封郑文公为王室卿士,前提就是郑文公要支持自己的小儿子王子带。郑文公显然认为周天子要大于齐桓公,而且加官进爵的诱惑实在是太大,郑文公也便逃离会盟,暗中与楚国谋划,准备投靠楚国。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郑文公的脑子不够好用,做选择题就像是在用手指头,也就是看不懂形势,直接导致齐国与郑国的联盟关系破裂。齐桓公正好与诸侯们在会盟,适得其时,带着联军就来攻打郑国,此时的郑文公也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性,连忙派出大臣前往齐国讲和。
公元前643年,纵横捭阖的齐桓公在都城逝世,齐国诸公子争夺君位,齐国陷入近似郑国的乱局。郑文公见齐国衰败,便又跑到楚国去,娶了楚成王的妹妹当夫人,跟楚国建立了姻亲关系。郑国的这种两面三刀,在齐楚之间来回游走,可说是丢尽了郑国的颜面,也导致郑国在中原的地位越来越低,而当此时宋国的宋襄公接过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直接树起了仁义大旗,在中原成为不可忽视的新晋强国,可堪与楚国争霸的种子选手。宋国与郑国本来就是世仇,因此便将矛头对准郑文公,亲自率领兵马讨伐郑国。这也就是宋楚泓水之战的诱因。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失败,郑文公对自己选择亲附楚国的选择更是得意,楚成王到郑国都城前来视察之时,郑文公亲自出城迎接,还在太庙里设盛宴,对楚成王九献礼,就像对待天子一样,后来还把两个女儿送给了楚成王,收入后宫为妾。郑文公之衰,若是其父、其祖在世,必是无颜低头,郑国当年的威信哪里还在?
郑文公此后还干出了不少事情,都是荼毒后世无穷的,如封锁城门,不准流亡的重耳进入郑国;如攻打滑国时,周襄王派使臣前来说和,结果郑文公竟然直接将使臣扣留,气得周襄王旧账新账一起算,不惜派使臣前往翟国借兵,所谓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翟君领骑兵千人,突袭郑国,攻破栎城。郑国只得退兵,这叫吃力不讨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再此后,就是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开始对那些善待过他的国家进行报恩,也对那些无礼于他的国家进行报复,郑文公自然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郑国的立储之事,不决于郑国君主,却决于晋国,可谓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