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常做了什么事情差点导致越国亡国?

2022-09-21 03:21:57 作者: 允常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因为允常没有听勾践的一句话,越国差点亡国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春秋时期的英雄人物,勾践算是一个,不过需要介绍的是勾践不姓勾,姓姒,勾践只是他的名,从勾践的族谱往上数二十几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夏禹。相传禹的后代中有个叫于越的,被封在会稽,号称无余,负责看守供奉禹的祭祀,他的后代就一直居住在当地,并征服了当时此地的土著,成了那里的首领。

  高贵的血统注定了勾践会含着金汤匙出生。事实也确实如此,大约在公元前520年,勾践降生于越宫,他父亲是越是越王允常。在这样一个诸侯之家,勾践的富贵生活可想而知,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而且在“家诸侯”的时代,如果不发生意外,勾践就是那绝对的越地王者,在越国可控的范围内,没人能和他争,也没人敢和他争。

  少时的勾践找不到任何出彩之处,因为史书无载,相信除了锦衣玉食之外还是锦衣玉食,勾践应该就是这样“平淡”而无聊地生活着,一直到他大约十五岁时止。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勾践是春秋时期有数的几位英雄之一,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能生出勾践这样的儿子,越王允常自也不是等闲之辈。

  春秋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但在诸侯争霸之初,越国却几乎连分一杯羹的机会都没有。当时,中原的几个大国都是富翁,像江南这样“穷乡僻壤”出来的主,都只能算是乡巴佬。没办法,越国离中原太远,生活习俗落后,生产力跟不上,军队建设不达标,如果不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拿什么去跟别人争?好在,允常渐渐认识到了越国的不足。允常登基之后,顺应民意发展生产,鼓励百姓耕种,开拓疆土,使越国疆域“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鄞,西至姑蔑,广运数百里,定都于会稽”,可以说,在当时的南方,越国在允常治下,已蔚为南方大国。

  春秋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弱肉强食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为了抢钱抢粮抢地,爆发战争那是家常便饭,谁强大了谁就会成为挨整的对象,这在“邻居”之间表现得更为抢眼,当时没有联合国,作为诸侯“共主”的周王室也早已江河日下,无力维护江湖格局了。因此,诸侯之间往往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天下大势怎一个乱字了得。

  越国的崛起,就引起了邻居吴国的注意。其实,吴国是个比越国更加强大的国家,论地理距离,他隔中原比越国要近得多,而且与中原的交流也频繁,因此,很久以前吴国就已经成了江南首富。但是,因为允常,越国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劲。于是,吴王阖闾坐不住了。本来在这之前,两国还算友好,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可惜越国窜得太快,签订的条约还没热乎多久,吴王阖闾就悍然撕毁了条约,准备起兵讨越。

  越国初兴,论军事实力,绝对抵挡不住已经中原化的吴军的进攻,允常也有自知之明,打仗不靠谱,谈和还有希望。于是,允常派出大臣诸稽郢使吴,请求罢兵。阖闾一心伐吴,哪听得进诸稽郢那一套说辞,不光继续厉兵秣马,还把诸稽郢的头给砍了。允常闻之,唉声叹气,整天怨自己命不好,惹上了吴国这么一个恶邻居。

  那时候的人都讲究占卜,平时出个门娶个媳妇都要占卜问一下吉凶,更别说是军事行动这样的大事了。阖闾伐越之时,也请了巫师来占卜。老天见怜,允常得到了最想要的结果,因为阖闾卜的是凶卦。阖闾本是个以战争为乐的君主,既然不伐越了,也就打起了楚国的主意。不久,他就应伍子胥之请,以孙武为大将军,伍子胥、伯嚭为副将,各领兵二万,分三路攻伐楚国。

  吴国大举伐楚的消息传来,允常心中绷着的那根弦也就放下了。可是,就在允常欣喜雀跃之时,他那宝贝儿子,十五岁的勾践站了出来。十五岁的勾践,样子已经定型了。据史书记载,勾践的相貌是比较寒碜的。他“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就是说勾践脖子细长,嘴巴尖尖像鸟嘴,目光像鹰一样锐利狠毒,走路的姿态像狼一样气势汹汹,让人望而生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勾践,心智却非常成熟。

  俗话说,居安思危,越顺利的时候往往就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春秋时代,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诸侯不是建立在鸡蛋之上的大厦,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跌得粉身碎骨。浩瀚的大海上没有不带伤的船,世界上一马平川的通途压根儿就不存在。坎坎苛苛,曲曲折折,没有永远的顺境,只有顺境之中潜藏的危机,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直面的实际情况。

  勾践,就以他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这一点,他告诉允常:“上次吴国没有伐越,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占卜不吉,我看阖闾伐楚归来时,必然将枪口对准我越国。父王何不趁吴国大军在外,吴国空虚,一举起兵拿下吴国了。”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金汤匙、锦衣玉食都没有腐蚀掉少年勾践,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少年智者,英主允常都没看到的机会,勾践却看到了。

  然而,允常不想冒险,他揪住面前血气方刚的儿子,沉思半响后说道:“我已得到消息,吴王阖闾并没有随军出征,还留在吴国都城。阖闾有勇有谋,能征善战,如果我们贸然进攻,有可能偷鸡不成还蚀把米。”大好机会,就这样被允常放掉。

  不久,吴军在楚地大胜,吴王阖闾欣喜若狂,又亲自率兵两万与其弟夫概赶往楚地,趁势痛打落水狗,只留下儿子夫差、姬地守卫都城。允常听到这个消息,才如梦初醒,认为这次机会比先前勾践提的还要好,吴国都没人了,不打白不打。因此,他搜集粮草,准备攻代吴国。可就在允常积极准备之时,勾践却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勾践找到父王允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儿臣以为这次不宜于出兵伐吴。”

  允常糊涂了:“你上次不是说要伐吴吗。现在吴王阖闾领兵在外,吴国连君王都不在了,你反而却又不主张伐吴了。这是怎么回事?”勾践当然有他的理由。现在的勾践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审时度势的能力,较之允常,勾践已经更加沉稳,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他个人的喜好定的。勾践有个嗜好,就是喜欢找人商量,也听得进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也没有架子,对于大臣,尤其是那种头脑精明,判断力强的大臣勾践更是喜欢,凡事都会与之商议。此番伐不伐吴,勾践就是找来大臣文种等人商议的结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