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为何被史料列入昏君的行列?唐德宗在位时犯下过哪些错?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公元779年,对于唐王朝来说,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常的年份。因为,这一年里曾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离开了人世。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德宗李适继位。正是这个皇位交替历史瞬间,对于此后中晚唐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唐德宗所接手的唐王朝,显然是一个烂摊子。在“安史之乱”过程中,唐朝为了能够应对安史叛军,便在内地广建节度使。并且,在唐代宗时期因为边患问题的加剧,李豫更是对安史叛军占据的“河朔三镇”采取了招降的办法。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刚刚继位的唐德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困局,历史上的唐德宗在继位之初可以说俨然一代中兴之主的模样。在其继位之后,先是罢免了四方朝贡,使得朝堂俨然一幅新朝气象。并且,对内唐德宗更是选择亲信朝臣,从而疏远宦官。同时,对此后王朝赋税制度缠身深远影响的“两税法”,在德宗一朝也得到了实施。
但是史书对于唐德宗的评价,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于昏君的行列。其中《新唐书》的描述,更为露骨一些,评价其“猜忌刻薄,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当然,这只是对唐德宗评价的一部分而已,史料大体都更倾向于将这位君主列入昏君的行列。那么,历史上在位27年,本可成为中兴之主的唐德宗,为何成为了昏君?
首先,唐德宗的人生履历同唐玄宗有很大的相似点,这个相似点便是前明后暗。正如刚才提到的一样,唐德宗继位的初期,可以说是一派新朝气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德宗却没能将自身的美好形象一直维持下去。以至于,在其执政的中后期,犯下了诸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对于唐王朝此后的历史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唐德宗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奉天之难”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继位之初唐德宗便致力于打击藩镇势力。但是,结果却事以愿违,面对藩镇势力的激烈反弹,无奈之下的唐德宗只得离开长安出逃奉天,这便是中晚唐历史上的“奉天之难”。而也就是在这次变乱过后,唐德宗则完全失去了往日匡扶李唐江山的雄心。并且,诸多错误的政令在这段时期也鱼贯而出,以至于这一切最终夯实了唐德宗的昏君的头衔。
先从削藩的角度上来看,唐德宗执政后期的国策同其前期国策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同于继位之初的强力削藩政策,在“奉天之难”后,唐德宗对于藩镇则采取了姑息的策略。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经受到一定打击的各地藩镇势力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唐王朝国策的转变,使得此前削藩的成果近乎被付之一炬。尤其是“河朔三镇”,在德宗之后,完全成为了铁板一块。
如果说削藩政策的改变,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些举动则完全是唐德宗自身的问题。在“奉天之难”过后,唐德宗一改此前励精图治的模样,完全成为了一个视财如命的存在。这个时期的德宗,恢复了四方的来贡,并且常常向地方州县索要贡品。而唐朝的地方官吏,往往也以此为借口欺压百姓。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发现,在经历了德宗一朝前期的战事过后,到了德宗执政后期,民生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发展,反而陷入了凋敝的境地。
其次,唐德宗在执政后期的用人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失误。因为,在“奉天之难”过程中,唐德宗落魄之时仅有宦官跟随,使得德宗皇帝在变乱结束后,更加的亲信宦官以及善于谄媚的佞臣。自认为宦官比朝臣可靠的唐德宗李适,将神策军交到了宦官的手中。这样的举动,在以往中国历史上是完全没有的。而也就是这个决定,使得此后唐朝的宦官能够以兵权挟持皇帝。历史上德宗之后的皇帝,近乎都是由宦官废立,甚至杀害的。这点可以说是唐德宗在执政晚期,最大的一个失误。
历史上在位27年的唐德宗,可以说是一个处在历史拐点的皇帝。因为,在他之后的唐朝虽然有过中兴的景象出现,但最终也没能解决德宗一朝遗留下的问题。尤其是宦官乱政的情况,直到唐昭宗时期才得以被根治。但到了那个时候,唐王朝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